【权威访谈】
编者按
发展残疾人体育,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此时此刻,北京冬残奥会正在进行。与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身姿相辉映的,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身影,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写下的真诚答卷。
如何认识北京冬残奥会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影响?赛场内外,怎样让残疾人朋友的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我们特邀专家学者就此对话。
本期嘉宾
杨宜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高和荣 厦门大学中国残障人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杨立雄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1.积极兑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
记者:正在进行的北京冬残奥会,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您看来,一届精彩的冬残奥会,应该有哪些具体表现?
杨宜勇:我注意到,从北京冬奥会闭幕到北京冬残奥会开幕,我们利用短短十几天时间,完成了场馆设施、竞赛组织、赛事服务、景观标识、官网矩阵等方面的转换,用完善的设施和贴心的服务欢迎八方来客。正是以这样的速度和诚意,我们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冬残奥会。
不久前,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深入人心,高效、安全的赛会服务收获全球点赞。北京冬残奥会筹备及举办过程中,这些办奥理念仍得到了很好贯彻。比如,北京和张家口赛区充分利用能源、交通、5G等领域的高新技术,把绿色科技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打造一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盛会,此举既全面展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成果,又向世界表达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
高和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是残疾人全面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残疾人运动员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状态为国争光,以百折不挠、乐观进取的时代风采激励社会。
一届精彩的冬残奥会,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北京冬残奥会这个舞台,我们应将中华文化中守望相助、弱有所扶的价值追求传播开来,将同舟共济、和合包容的精神元素传承下去,充分展示残疾人运动员自强自立、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意志品格,让更多人关注、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事业。
杨立雄:体育是残疾人康复身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残疾人参与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自2016年起,我国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搭建平台,带动残疾人走上“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大舞台。各地因地制宜举办冬季残疾人体育活动,开展冬残奥项目体验、大众冰雪体育赛事、冬季康复健身训练营、冰雪嘉年华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体育活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可以说,北京冬残奥会的筹备与举办,提高了残疾人对自身的认同,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融合发展,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届精彩的冬残奥会需要社会广泛参与。我们欣喜地看到,公众积极报名担任冬残奥会志愿者,通过面对面的服务,这些志愿者对残疾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关注北京冬残奥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2.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记者:赛场内外,为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让残疾人共享体育乐趣和幸福生活,我们做了哪些努力?
高和荣:2008年我们高水平举办北京残奥会,在体育设施、城市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留下了丰富遗产,有力促进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今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冬奥村考察。让我难忘的一个细节是,在残疾人运动员住房样板间,一个便捷的无障碍设施得到总书记的称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想运动员之所想、办运动员之所需,为运动员提供方便、快捷、精准、细致的服务,特别是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增设相关无障碍设施”。我们看到,比赛场馆的永久设施和临时建筑,都力求全部实现无障碍通行与使用。
赛场之外,我国对残疾人权益与生活的保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了覆盖所有持证残疾人的残疾人口基础数据库;各地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十三五”时期,65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加快,残疾人日常出行、信息交流更加便利;一系列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杨立雄:近年来,我国把残疾人体育作为实施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残疾人健身周”“残疾人冰雪季”等残疾人体育活动,改善体育服务,丰富活动内容,加强科研教育,残疾人群众性康复健身体育活动日益活跃。同时,我国加大了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投资建设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训练比赛馆,各省建设了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场馆;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乡镇、农村地区,建设残疾人冬季健身活动服务站点。加快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进程。北京自2019年起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确定城市道路整改、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重点领域17项重点任务,累计完成33.6万个点位改造,基本实现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无障碍化,城市无障碍环境规范性、适用性、系统化水平显著提升。
杨宜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对残疾人主体作用、能力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勉励广大残疾人于逆境中追求进步、在残缺里创造幸福,不断释放生命的光彩。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融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对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都作出具体部署。《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对残疾人权益的平等保护和特殊扶助措施。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推动落实,保障了残疾人权益的实现。
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8500万残疾人作为社会大家庭平等成员,正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3.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对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带来哪些改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启示?
高和荣:残疾人体育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人权状况。这届冬残奥会,正以最好的姿态向世界传达我们的无障碍理念、策略与行动。例如,在张家口,借着举办冬残奥会的东风,城市的盲道、无障碍坡道、卫生间扶手的建设和完善鼓励了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走进冰场雪场,共享体育的激情和乐趣。
办赛城市品质与温度的提升,既能使当地居民受益,还可发挥示范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参照。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将使无障碍理念得到更广泛认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更加关注和支持。
杨立雄: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减轻和消除功能障碍,增强独立生活能力,满足兴趣爱好,增加社会交往,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残疾人体育活动有效强化了保障残疾人固有尊严和平等权利的社会氛围,有力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包括残疾人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残疾人体育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快速提高。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意愿,也将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体育的认识。这也启示世界:残疾人的人权保障不应停留于文本中,而应体现在实践中。
杨宜勇: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顽强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包括残疾人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是党和国家为残疾人谋福祉的生动体现,映照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我国人权保障与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
以北京冬残奥会为契机,我国残疾人体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必将推动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一起向未来”。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5年至2021年,全国开展的冬残奥会大项由2个拓展到6个;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近千人,技术官员从零起步发展到100多人。
自2016年起,我国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搭建平台。
截至2020年,我国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累计建设10675个,共培养、发展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2.5万名,为43.4万户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康复体育进家庭等服务。
(数据来源:《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
(本报记者 张胜)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安胜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