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合肥高新区:

    推进高质量创新发展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8日 16版)

        合肥创新产业园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

      1991年,国务院批准合肥科技工业园等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区正式诞生。

      2021年,合肥高新区成功进入科技部10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30年间,合肥高新区在当地突飞猛进的发展洪流中奋力前行,一跃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以全市1.1%的土地创造了11%的生产总值和19.8%的税收收入,万元GDP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近20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上市企业33家约占全市总量的一半。

    以高能级创新平台聚集创新动能

      从诞生之初起,合肥高新区就锚定了科技创新的航向,一方面搭建各类科创孵化平台,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另一方面积极与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对接,吸引科技成果进区孵化。

      1992年,由中国科大、合肥高新区等联手建设的合肥高科技广场,成为全国首个以会员制方式进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高科技产品和信息的集散地。后来,一批批年轻的创业者走进高新区,创建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等知名企业,让这片热土涌动着创新的澎湃能量。

      合肥高新区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名校名所名企”“高成长企业培育”“领航企业家培养”“链通高新”等十余专项工程和计划,让一大批创新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集聚合肥高新区,不断提升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下好创新“先手棋”。2017年,中国科大高新校区启动建设;2021年9月,高新校区迎接首批新生,为合肥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如今的合肥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创新链,成长为安徽省科教创新资源密集区域,创新平台云集,累计建设中国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安大绿研院、武大创新院等30余个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创新组织。2021年,高新区引进中欧电子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安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合肥功能分子先导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15家,全年转化科技成果超150项。

      2021年,合肥高新区还建成运行数字经济、环保、集成电路等专业孵化器,安徽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此外,高新区“领航”企业家培养工程覆盖管理人才3000多人,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584人,占全市40%。

    科学家懂创业 企业家会创新

      “如果你怀抱梦想,如果你渴望梦想照进现实,来吧,到高新区与有梦想者同行。”毕业于中国科大的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常常在公开场合鼓励更多年轻人来高新区追逐梦想。

      三十年来,一代代科大师生走进合肥高新区,放飞“科技报国”的梦想,先后创建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等知名科技企业……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合肥高新区打造的优质创新环境。

      中国科大高新校区迎来首批新生,未来将与中国科大先研院、量子创新院等一起,形成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成为安徽乃至全国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为了让优秀人才在这片热土上留得住、用得好,合肥高新区组建调研小组,走访调研各大科研院所及企业,了解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指导对接各环节政策,还就教育资源匹配、人才待遇等问题给予大力支持。

      合肥高新区还重点瞄准院士、科研人员、海归、硕博士等高层次、高水平、高活跃度的创新创业人才,实施“精准、精细、精心”服务,充分激发人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形成高质量创新的生动局面。

      2021年,合肥高新区推动产业、生态、人才发展环境与全国先进地区等高效对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队伍流入。园区国际化尖端人才已达到44人。区内从业人员40.4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达47%以上。

      合肥高新区提供“一事一议”政策“定向”服务科学家团队,2021年新落户院士团队7个;按照“一院一载体”的方式,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向孵化载体进行后端延伸,严格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政策,支持中科大、中科院物质院、安大、工大科研人员创办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企业700余家。园区开办企业家大学,组织613名企业家参加实训活动86场,切实推动“科学家懂创业、企业家会创新”。

      不久前,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中,合肥高新区总体排名位列全国第八,连续八年稳居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前十行列。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等5个一级指标中,合肥高新区均排名全国前十。其中,“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排名更是位列全国第四,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创新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 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不断激发高新区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合肥高新区大力推进高水平要素服务,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工作思路,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得分再创新高,全面建成“1+4+25+N”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此外,高新区全面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光微光电项目半天之内实现“四证齐发”,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逐步常态化。

      2021年,高新区实施了“聚焦现实问题、推进项目建设”十大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管委会领导常态化走访重点企业,协调重点企业解决问题200余个。同时,协助企业申报政策资金,全年受理企业申报上级及区级政策资金1500余家次,成功拨付政策资金约11.3亿元。

      此外,园区还创新发布科大校友贷、贷投批量联动、瞪羚贷、深科贷等一批“精确制导”的科技金融产品,全年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821家,提供资金55亿元;攻坚克难清理回收1955.43亩低效闲置土地,为创新企业向行业头部冲刺提供空间保障;对标全国先进、紧贴产业需求,新建专业化科技孵化载体100万方,孵化总面积突破550万方;优化《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政策》,开展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等10个方向上的精准扶持,支持科技创新资金超35亿元,占园区可用财力的60%以上。

      在完善体制机制、为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提供便利的基础上,高新区不断完善市政配套,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教育版图日益完善,医卫体系更加健全……2021年,合肥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道路上一路飞驰的同时,也致力于产城有机融合,完善城市配套建设和民生福祉,为居民打造美丽、和谐的宜居家园。

      奋进在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新征程上,合肥高新区坚定不移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打造享誉国际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培育引领全国的新兴产业动力源,构筑开放共享的要素集聚强磁场,建设绿色和谐的智慧治理示范区,勇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力争于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数据来源:合肥高新区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