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到公元6世纪,日本还没有科学历法。6世纪中叶,中国的先进历法经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日本。公元604年,日本首次实施历法,使用了中国“元嘉历”。“元嘉历”当中保存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
江户时代之前,与历法相关的学问由京都专门研究历法的贵族集团垄断。江户时代,描述二十四节气的简单日历在日本广泛流行。当时,俳谐文学(日本诗的一种)在富裕的农民和市民中相当普及,俳谐文学非常重视季节性词汇,七十二候也被应用于俳谐文学的创作,二十四节气因此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中国历法被带到日本。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中国历法基础之上,日本对历法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本国的实际情况。到明治时代采用公历之前,日本使用以中国阴阳历为基础的历法。1873年,明治政府采用公历(太阳历),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知识逐渐被普通公众遗忘。
但由于需要“季语”的短诗“俳句”和经常吟咏季节相关内容的传统“短歌”在日本非常普及。所以,在日本文学中,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得以在文学领域继续传承。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曾经的悠闲生活和随季节变化而行走的日常一去不复返,二十四节气的“老字号”氛围日益带上了怀旧色彩。
在日本,每年都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出版物,除了短歌和俳句的著作之外,还有介绍日本七十二候的相关书籍,这些著作描述了一年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的季节更迭。
用“24等份”作为“尺度”划分节气,适用于烹饪、点心、服装、健康、年会、生活用具、园艺、自然情景等方方面面,一年的例行仪式及活动大都以此为基准。可以说,二十四节气的使用领域相当广泛。
近年来,从小学高年级到初高中,日本学生通过“国语”和“书法”课程学习二十四节气,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孩子们能更好理解吟咏四季的俳句、和歌,在此过程中,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知识演变成一种古老的传统语言,成为大家日常学习的对象之一。如此一来,孩子们对每年的季节变化都会变得更加敏感,也能培养他们保护地球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意识。
(本文采访自古川末喜,日本佐贺大学名誉教授;董璐,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本报记者杨飒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