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6日 星期日

    美好生活,稳稳的!

    ——首场“部长通道”稳预期强信心

    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 张云 李娜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6日 08版)

      【部长通道好声音】 

      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连着民生冷暖。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开启,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与媒体记者“云”见面。一问一答中,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一条条举措,彰显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与信心,呵护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

    有信心有决心实现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

      2022年我国GDP增长5.5%左右,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经济增速目标。

      何立峰表示,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折合17.7万亿美元。一年内GDP增加13万亿元,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计增加3万亿美元,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这也是实现今年GDP增长5.5%左右目标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

      实现今年目标具有很多有利因素。何立峰指出,第一,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在有力有效应对疫情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机制办法越来越成熟;第二,这几年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供需两侧都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克服困难挑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第三,在各种政策作用下,各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中小微企业能够不断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1—2月份,发电量增幅在6.7%左右,铁路装车货运量较快增长,外贸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何立峰说。

      “双碳”政策落地情况,国内外非常关注。何立峰表示,推进“双碳”必须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讲究策略方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

      财政部部长刘昆:

    减税降费“真金白银”落到企业、惠及个人

      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了具体安排,财政部门将如何提升政策效能、做到精准可持续?

      “是不是提升了效能,要看是不是完整、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决策部署,是不是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是不是让老百姓更多受益。”刘昆表示,将精准研究每一项财政政策、精心安排每一笔财政资金,早出台政策、早下拨资金、早落地见效。同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保持必要的力度,支持经济恢复发展,又预留政策空间,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

      刘昆认为,今年赤字率适当下调,是保持财政可持续的重要举措。通过统筹财政资源,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财政支出强度不仅不会下降,而且会比去年有较大提高。通过跨年度的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度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是去年的6.6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减税降费是近几年稳企业、保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刘昆指出,自“十三五”以来的6年间,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超8.6万亿元,千万企业和数亿群众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刘昆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一揽子”减税降费措施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退税减税的规模历史上最高,达2.5万亿元;二是精准发力,支持方向聚焦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等行业,退税减税达1万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益受惠也达1万亿元规模;三是主要措施是增值税的留抵退税,通过提前退还尚未抵扣的税款,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约1.5万亿元;四是帮助地方缓解减收压力,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保障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刘昆表示,财政部门将扎实做好工作,让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尽早落到企业、惠及个人,更好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饭碗能够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粮食能源安全,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尽管粮食生产面临很大困难,唐仁健表示,有信心有决心打赢保夏粮夺丰收这场硬仗。他指出,当前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国家提高了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三大谷物的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全国主产省的820多个主产县。今年还将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补贴,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此外,各个方面行动迅速,夏粮生产也有一些有利条件。

      “目前,我们粮食供给的总量是充裕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唐仁健说,“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减少较多,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

      “地之不存,粮将焉附?”唐仁健说,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继续加大公开曝光、挂牌督办、追责问责力度,同时标本兼治,从制度、规划、政策、技术等多个维度,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和执法的刚性约束。要管数量、提质量、控用途,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合情合理地把握耕地种植用途的管控问题。

      当前,一些脱贫群众还存在返贫风险。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唐仁健列出了两组数字:第一,去年全国脱贫人口收入增长达16.9%,比面上其他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快了6.4个百分点;第二,脱贫地区外出打工人数去年是3145万,比上年增加了126万。从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后评估的初步情况看,各地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

      “以前解决的主要是‘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尤其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自我发展能力动力等还不足。”唐仁健指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改善脱贫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第一,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把风险消除在萌芽和早期阶段。第二,抓住产业就业这个根本。第三,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帮扶力度。160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今年要集中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对于近年易地搬迁的近1000万人口加大帮扶力度,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还能逐步致富。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本报记者 靳昊 张云 李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