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代表:
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既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又要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新时代下,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库的作用,借高校科技、文化、人才之东风,坚持扶志扶智双管齐下、多种助力方式并举的思路,将高校知识、技术、经验优势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彰显新时代高校使命担当。
近年来,河南大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依托生物学一流学科和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恢复重建农学院,积极实施涉农重大科技项目,培养农业方向专业人才,探索农学学科服务农业发展新路径;另一方面,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理论智库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和治理实践平台,让学术扎根乡村,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提供来自河南的智慧。
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委员:
发挥金融效能 支持乡村振兴
长久以来,农村金融基础的薄弱使其自身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实现乡村振兴,金融不应在其中缺位,矫正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为其提供合规途径势在必行。农村的发展,长远看还要把根留在农村,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只让农民自己去发展,更不意味着限制农村资本流向城市,而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再通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
农村未来有着发展市场化的广阔空间,下沉市场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金融激活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主要有两点: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系统,先进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系统可以使农村金融提升到较高水平,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持农村的发展;其次要培养农民的金融意识,通过教育培养农民特别是下一代的金融意识。诚然,金融在当下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只起辅助作用,但若充分发挥这一辅助作用,同样可以为乡村振兴赋能。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柑橘科学研究所所长彭际淼代表: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农村地区、脱贫区域居民的获得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许多地区在重视发展农业产业面积的同时,忽略了效益,造成农产品低价滞销,还造成了土地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浪费。此外,农业科技专业人员总量不足、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也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接下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需求和市场导向进行生产,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提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代表: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产业的振兴,而农业产业振兴中关键的问题就是标准化问题。农业标准化既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质量安全方面,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标准化又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今,农业标准化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我国也已建立起了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农业标准体系,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农业标准化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标准体系的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接下来,要在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构建具有安全监测、预报、预警功能的完整系统,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另外,在国家层面还要对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标准化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委员:
乡村振兴要与乡村人才培育紧密结合
乡村振兴是我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可持续提升;二是通过对乡村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三是通过乡村生态维护、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城乡宜居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还要着重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将脱贫攻坚战路径有效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令制约农村居民获取稳定收入的短板因素得到制度性的“补强”,使农村集体经济财力、农村组织的治理能力得到稳固,使大多数村民积极支持并长期受益;二是要与乡村人才培育、乡村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而高质量乡村学校的建设,是凝聚乡村人气、提高乡村劳动力素质、留住乡村历史文化根脉的重要载体。这些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稳步达成目标。
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委员:
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职业院校要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扩大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培养带头人和各类技能人才;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为乡村振兴注满人才供给“蓄水池”;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为新型职业农民、种养能手、返乡农民工等提供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要打破围墙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就近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实现在产业链上培养人才。
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乡村产业规划设置专业,围绕乡村产业需求开发课程;要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为主线,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减灾防灾、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能落地的科技成果。
(本报记者訾谦、李慧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