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这里曾是一片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20多年来,在党中央移民搬迁政策支持下,亘古荒原引来黄河水,红寺堡陆续接纳23万多名贫困群众扎根落户、建设新家园,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
超大型的安置区,移民来自四面八方,操着不同口音,有着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从重新组合的那一刻起,和谐融入就是一道“加试题”。
治理讲究章法,凡事有据可依。红寺堡移民村治理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55124”村级治理模式:“五步工作法”即提出议案、民主议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五联记录本”即相对应的五联记录表;一张议事清单;乡村两级监督;乡镇、县区、地市、自治区四级联动督查。这五个数字,在基层矛盾化解和有效治理中发挥了大作用。
就拿我所在的玉池村来讲,过去有村民为低保争个面红耳赤,为帮扶资金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后,换来个心不服口不服的结果。自打“55124”模式实行后,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群众参与议事的积极性可高了。现在,大到村里花钱上项目、小到低保和救助,都少不了听村民意见。民主的过程带来公正的结果,贴出去的公示单,大伙儿都没有异议。
公开透明这一小步,让移民安置区有效治理迈出了一大步。民主,把移民群众凝聚到一起。这些年,玉池村先后走出4名人大代表,覆盖从乡镇到全国层面。从中,我看到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不断生长、充满活力。
(本报记者王建宏、张文攀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