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 王立峰代表:

    为国家铸重器,马力全开

    作者:本报记者 崔兴毅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3日 08版)

      2021年是科技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倍增的一年。我和同事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期盼,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作为一名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切实感受到国家对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怀与期待,这让我们在科研的路上脚步更坚定、行进更有力、心情更愉悦。

      2021年我感受最深的,是“破五唯”的教育评价改革切实走进了高校。科技成果愈发被重视、教育评价愈发合理,这是我和同事的共识。改革步子越迈越大,很多高校都行动起来,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破五唯”方案。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微纳系统动力学和飞行器结构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我深知从事基础研究需要克服重重困难、破解各项难题,也深知基础研究对助力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指引着我奋勇前行的方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航也在不断实现加速发展,国际创新港的建设、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的成立、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合作等一系列举措,都给我们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舞台、更宝贵的合作交流机会。

      身边的同事都和我说,现在科研经费支持更多了、科研环境大大改善了、科技工作者的声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期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更强地激发了我们“为国铸重器”的热情与决心。使命在肩、步履不停,我们将继续大踏步地走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大道上,为国家培养更多有实力、有潜力的科技新生力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写下不负时代的答卷。

      (本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