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

    金融服务“提质”,实体经济“受益”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3日 10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民经济稳健成长,持续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坚决遏制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坚定不移推进强监督强监管,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在3月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等相关负责人围绕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进行了详解。

    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近年来,我国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的融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和良性循环。

      郭树清介绍,2021年,我国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得到控制,宏观杠杆率下降约8个百分点,金融体系内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再次回到个位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一批高风险企业和违法违规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金融业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进一步提高。

      统计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五年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25万亿元,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未兑付的借贷余额压降到4900亿元。过去五年累计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

      金融业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的金融服务,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期限后顺利转换。数据显示,2021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7.7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0%,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8.9%,绿色信贷同比增长21%;全年保险业赔付同比增长14.1%。

      “我们重点围绕‘制造强国’建设,积极推动解决制造业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介绍,2021年,工商银行各项贷款增量创下新高,重点投向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三年,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累计增幅超过40%,贷款余额率先突破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将力争率先突破3万亿元。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动荡、汇率不断变化等给我国外贸企业的稳定运行带来较大挑战。“我们把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为外贸企业加大金融资源配置,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筛选具有竞争力的外贸企业,给予精准支持;不断创新产品,推动外贸产业上下游实现提质增效。”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指出。

    普惠金融持续扩面增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应对这些挑战,银行业和保险业需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扩大货币政策宽松度,增加结构性调整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扩大消费和投资。首先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当前处于困难状态的中小微企业。”郭树清表示。

      当前,我国小微金融服务量增价降,普惠金融持续扩面增效。近四年来,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超过25%,贷款利率累计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线上保险、数字信贷等创新产品加快发展,普惠金融覆盖面和精准度显著提高。大中型银行持续提升服务长尾客户、边远地区和乡村振兴的能力,2021年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41.4%。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报告,中国普惠金融服务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30%左右的小微企业能够拿到银行贷款,未来我们将继续运用科技、数字化等手段,更好地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郭树清表示,对于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业将遵循市场化、商业化的原则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他透露,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将针对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工作出台相关举措。

      2021年,房地产泡沫化、货币化的问题发生根本性扭转,“房住不炒”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未来房地产市场要逐渐实现“租购平衡”。“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把租房比例提高到30%多,未来很多居民会逐步习惯于租赁住房。”田国立介绍,本着“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理念,建设银行推出住房租赁平台,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未来将打造新的市场供给,满足更多新市民的住房需要。

      养老服务关系千家万户。作为国内最大的养老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群超过2300万人;承保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超过5200万件,积累准备金约17000亿元。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党委书记白涛表示,公司设立了大养老基金,投资的一批养老机构目前已陆续开始运营,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好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全力服务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