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7日 星期日

    在酸甜苦辣中向阳而生

    作者:饶曙光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7日 12版)

      新春大剧《人世间》以温暖现实的笔调,聚焦周姓人家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以史诗性的视野,全面展示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歌颂了基层百姓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勤劳正直的生命意志和伟大精神。这种饱含人文关怀和价值反思的主题内蕴与艺术表达,使该剧在满足观众娱乐、审美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了培根铸魂、化人养心的作用,实现了社会价值、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经济效益的统一。

      《人世间》将叙事时空锁定中国1969年至2016年这一特殊时期内,展现知青岁月、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潮、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以及反腐倡廉等重大历史事件。但创作者的书写并未囿于传统英雄史观的表达框架,而是“下沉、下沉、再下沉”,将微小个体命运与宏大历史相勾连,以周姓人家三代人的命运来书写发展奋斗史,尊重当下观众的接受心理并且努力与接受者达成最大限度的共情。

      作为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人世间》刻画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关系,塑造了周志刚、李素华、周秉昆、周秉义、周蓉等人物形象。创作者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深入剖析人物一体多面的性格特征和情感逻辑。如被母亲视为“老疙瘩”的周秉昆,表面上默默接受自己不如哥姐的事实,内心却不曾接受命运的摆布,理想和激情始终在其身上燃烧。细腻的形象刻画真实、温暖而坚韧,富有深刻的人性内涵并且焕发出强烈的人格魅力,让观众过目不忘。

      《人世间》在表现家庭随时代变迁时,并没有通过呈现三代家庭的财富增长过程,向观众奉上幻想式“心灵鸡汤”,而是对“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一伦常道理,进行影像化注解。如周秉义通过个人努力从建设兵团文员成为受人敬仰的领导干部,却有没有孩子的遗憾;周蓉为了爱情奔向贵州山区,到头来还是陷入婚姻破裂的境遇。这些脱离浪漫主义包装的人生百态,才是普罗大众人生境遇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式家庭五十年变迁沉浮的生活史诗。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并未止于对冷峻现实的单向刻画,而是通过温暖现实的创作手法,质朴细腻地呈现出苦中带甜的人生况味。比如周母心里清楚四散在全国各地的一家五口难得团圆,但每年春节她仍会满心欢喜地备好佳肴,等待家人归来。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表达,使该剧具备了情感的温度、深度与广度,让人在直面现实的同时得到心灵上的抚慰,产生一种别样的历史温度。

      史诗类电视剧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再现,其目的不仅是呈现特定时期的历史社会文本,而且也是向观众传递镌刻在历史中的社会价值和思想观念。经由历史重现,向观众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和思想观念,是史诗类电视剧创制的应有之义。《人世间》亦是如此。在苦难中昂扬向上,是《人世间》所传达的重要价值。虽然周家三兄妹成长于贫穷的“光字片”,但物质匮乏的成长环境却催生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周秉义和周蓉在高考恢复后,不约而同选择进入校园;周秉昆面对生活重负,毅然选择抛弃“铁饭碗”,“下海”开书店、餐馆。这种境遇转变的描写,有效彰显个体生命的坚忍品质,也凸显自强不息的崇高价值。

      《人世间》还试图向观众传达一种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的事业观。工人周志刚在面对山体透水难题时,冒着生命危险解决问题,收到嘉奖时却缓步离开;蔡晓光本想“托关系”将周秉昆“安排”到酱油厂最轻松的味精车间,受到曲秀贞的阻挠,致使周秉昆被“发配”到最累的出渣车间。周秉昆没有感到不满,反而觉得“年轻人嘛,吃点苦无所谓”。这些情景有效展现人物担当,使形象更加立体。经由这些情景传达出来的事业观念,与今天社会倡导的奋进精神一脉相承,形象地传递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价值理念,为观众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引领。

      诚然,《人世间》在艺术表达上仍存在些许瑕疵,如对旁白的运用过多,些许段落有待细细推敲。但无论如何,主创的工匠精神让观众透过《人世间》领略50年来中国社会的时代风云和社会变迁,看到特定文化环境中情感和生活的表达,获得精神和思想上的洗涤与滋养,进而成为中国电视剧由“高原”走向“高峰”的一个标志性文本。

      (作者:饶曙光,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