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7日 星期日

    植根民族土壤 雕塑中国故事

    作者:吴彤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7日 11版)

        《丝路长歌·文姬归汉》(左)和 《丝路长歌·张骞出塞》(右)

      作为延安鲁艺的星火继承者,作为高等艺术教育的传播与实践者,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和思考如何更好地展现中国雕塑的面貌、形式、语言与内涵。

      2005年夏天,我去欧洲考察西方的雕塑艺术,一开始收获不断,兴奋不已,几乎成了“朝拜之旅”。可是随着考察的深入,我那激动、热切的心情逐渐开始消退,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不同审美体系中的标准和话语权,不但造成了当代艺术观念思想的晦涩难懂,还让我们这些来自东方的“仰望者”陷入迷茫。

      回国后不久,由德国艺术院校师生组成的访问团到鲁迅美术学院访问交流。一位高个子的德国男生问在座的中国师生:我最近在中国参观了好多城市和博物馆,也参观了你们的学校,觉得你们的文化、历史、艺术都非常悠久、有特色,为什么还要向我们学?我不记得大家是如何解释的,只知道从那天开始,我便坚定地从华夏民族深厚的文化积累中去尝试创新,力求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雕塑作品。

      经过三年的不断实践探寻,我终于找到了以戏曲人物为表现形式的创作方向,创作了一组名为《国韵——生旦净丑》的作品,并在中国雕塑学会举办的首届中国雕塑大展获奖,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国家大剧院收藏,多次参与国际交流展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曾在我的个展上说:“吴彤是能够在自家的宝藏里找到许多称手的兵器,并能够使用得游刃有余的艺术家,好久未见这样丰富而又单纯、非常中国的作品了。”

      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始终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反复提醒自己,并努力将其实现:

      第一,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雕塑?首先它展现的应该是中国的人、中国的事,是具有高度代表性、辨识性和艺术表现力的中国雕塑之美,以此讲述中国故事,演绎中国精神,展示出独特韵味的中国审美观价值观。《国韵——生旦净丑》系列作品就是采用中国人特有的取其意、炼其形的方式,用纵横的笔势去展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善恶、心怀家国天下的抱负,用世间百态诉说人生百味。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在这片大地上续写了浩如繁星的故事,涌现出无数家喻户晓的英雄豪杰、文化名人,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

      第二,哪些艺术语言是中国独特的?我的答案是融入中国山水精神。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向来有因山取势、随物赋形的思想,借山势比喻人文精神,我将这种由山水移情至人心的方法,运用到具体人物造型关系与总体构图中,最大化地展现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在此基础上,压缩概括,突出主要的形体,删繁就简,营造空间感与体积感,并呈现出与西方传统雕塑迥然不同的面貌。

      第三,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雕塑?什么样的雕塑代表中国精神?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在作品中做到表达得有新意、有韵味,表达得振奋人心,却并不容易。这要求作者不但要在题材上体现中国人、说好中国事,还要在内容上不断增添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语言。我在创作中常常会借鉴、融汇不同的艺术形式,比如参考中国戏曲用色。传统京剧的色彩讲究色正味浓,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和程式化的特点,红色代表忠勇侠义,黑色代表直爽刚毅,白色代表阴险奸诈,黄色代表勇猛而暴躁……而昆曲,在此基础上又多了个“雅”。我在作品中借鉴传统绘画技巧及方法用于泥塑表现,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呈现出张弛有度、虚实相生的面貌。这一点在组雕作品《丝路长歌》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张骞顶风冒雪、砥砺前行,昭君怀抱琵琶、一去心知更不归,苏武凭仗西风、吹干泪眼,文姬告别胡地、一骑轻南驰,在虚化的艺术语言中,生命的艰辛、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叹。

      秉持这样的创作初衷,我的作品越来越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中国价值观念。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为此我特别创作了一组红色经典题材的作品,在西太湖美术馆举办了名为《红·颜》的个人作品展,这组系列作品将传统与当代诸多元素有机融合,不仅唤起老一代对峥嵘岁月的回忆,更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艺术创作离不开实践中的认知与灵感。我在半年前参观延安文艺纪念馆的时候,被一张抗战时期的老照片深深地吸引:左边是周恩来同志穿着一件非常“入时”的双排扣军大衣,右边朱德同志披着一件极具复古气息的毛领棉斗篷,而中间的毛泽东主席则是一身肥大的棉军装,头戴棉军帽,一条又短、又小、又硬的毛质围巾在脖子上打了一个倔强的节,倔倔的样子在整个画面中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他们面带微笑,神情泰然,并肩而立。受照片的启发,我脑中似乎瞬间就浮现了《看万山红遍》这件作品的样子——一个雪后日出的清晨,一颗心形的冒雪绽放的梅树下,三位伟人……

      后来作品完成了,远远看去一颗红心,心形的梅树构图寓意同心同德、团结一心,大雪压弯的枝头下一朵朵鲜红的梅花傲雪凌霜绽放,代表了梅花香自苦寒来,更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秉承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取得革命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他们身着戎装,系着“同心结”,面带微笑眺望远方,斑驳的树影洒落到脸上……

      我们的文化悠久而独特,我们的时代国泰民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涌现更多令民族骄傲、令世界瞩目的高光人物与高光时刻,这些都将成为当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源泉与动力。我们只有植根于本民族深厚而独特的土壤,不断吸收和挖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充分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与魅力,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气派的艺术。

      (作者:吴彤,系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