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高发的严峻形势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的具体需求,中央出台系列援港抗疫措施,为香港提供有力支援。广东各地各界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援港抗疫的工作中来。
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已于2月17日下午抵达香港。抵港后,内地专家组与特区政府流行病学专家工作小组进行了对接,介绍了内地防控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的成功经验,并开始对香港的病毒检测、隔离检疫、个案流调及追踪、环境调查等防疫抗疫工作进行全面考察和指导。
内地专家组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广州市疾控中心科长陈纯、中山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部主任陈雪琴组成,他们均为国家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急性传染病应对处置和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验。抵港的还有化验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及移动核酸检测车。
康敏是此次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他表示,此次专家组成员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严格遴选,主要集中在传染病的现场流行病学、数据分析、风险研判以及卫生应急管理等方向。专家组将在充分了解香港疫情态势后,和香港的专家一起开展工作,包括对病例的排查、风险的研判等,他们会秉持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与香港方面就抗击疫情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
2月19日下午,由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派遣的第二批内地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共114人,也已经由深圳湾口岸启程赴香港,全力配合特区政府开展重症研究、治疗和核酸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帮助香港尽快稳控疫情。
据了解,第二批内地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包括重症医学专家4名、核酸采样队管理人员4名、核酸采样队队员106名。
4名重症医学专家分别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均是广东省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成员,此行主要是与港方临床医疗专家就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疗进行交流、分析和讨论,分享内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经验,并开展相应的救治工作。
专家组组长由覃铁和担任,他还是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组长兼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
由4名管理人员和106名队员组成的核酸采样队,成员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5所医院。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玉润担任本批工作队领队,他介绍,目前内地与香港共同成立了抗疫工作专班,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工作队到港后将按照工作方案,协助港方开展重症研究、救治和人群的核酸采样等方面的工作。
据了解,本批工作队的114名成员,都是近几年广东省抗疫队伍中的精英骨干,不仅医疗经验丰富,而且大都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熟悉香港社会。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表示,由于需要长期承担援外、援疆、援藏医疗服务工作,医院特意加强了援外后备力量的培养。在接到支援香港核酸检测任务后,医院立即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队伍。
中山一院核酸采样队领队、医院副院长张弩表示,队伍前往香港后,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将根据当地需要前往不同地方为香港市民提供大规模核酸采样服务。“考虑到当地目前防护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医院准备好了7天到两周所需的物资,既有防护用的手套、防护服,也有生活保障物资,后续物资还将由医院和广东省继续调配,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广东省人民医院派出的核酸检测队队员共21名,其中有3名曾经支援湖北武汉抗疫。医院在主动报名支援香港的人员中选拔了经验丰富、业务精良并且懂粤语的成员,出发前还对医疗队队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
暨大附一院此次派出的21人中,包含了护理人员和院感督导员,队员平均年龄37岁。“我有至少12次带队进行核酸采样的经验,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暨大附一院妇产儿科片区科护士长郭肖霞说,队里有大科护士长2名、护士长6名,均为资深护理人员,都有丰富的核酸采样经验。
另外,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保障相关生活物资安全稳定、及时充足供应香港方面,相关工作也一直在有序进行。
2月18日下午,来自广东揭西的3吨新鲜菜心运抵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港码头。经向番禺海关提前申报并现场监装后,16时55分,装满菜心的集装箱开始装船起运,19日凌晨抵达香港。
近期,广东多个供港物资新通道开辟,香港居民“菜篮子”的稳定供应得到进一步保障。广州番禺海关莲花港监管科科长郭子竞介绍:“我们第一时间成立应急保障小组进行对接,开设供港蔬菜‘绿色通道’,提供随到随检、快速验放等服务,实现蔬菜从运抵到装船‘零等候’。”
2月17日,中国外运华南区域佛山仓码公司发运的首批满载冰鲜禽肉产品的40尺冷冻柜顺利运抵香港,标志着中国外运供港民生物资水路运输快速通道正式开通。
在开辟供港民生物资通道过程中,中国外运华南区域充分调研供港企业的市场情况,加大了民生物资的货源组织,并与港澳市场冰鲜肉禽主要供应商达成合作,完成了本批供港冰鲜禽肉产品的运输。当前,中国外运正充分调动华南区域内资源,加快供港民生物资水路运输快速通道模式在自有水路网点的复制推广。
(本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