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

    为致富铺路,就是为海洋减压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0日 01版)

      【“消失的大黄鱼又回来了”追踪报道之五】 

      2月17日,一个消息从浙江象山传来:梅童鱼首次在国内实现全人工养殖。

      和野生大黄鱼一样,多年的高强度捕捞使得东海野生梅童鱼日渐稀少。为此,国内多所科研院校都在攻关人工养殖,只是由于技术所限只能实现半人工繁育。“这是用人工培育的亲鱼繁育出的子二代。”指着网箱中上万条活蹦乱跳的梅童鱼,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万土说,解决了水质控制、营养强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现在,已实现了孵化、繁育、养殖全过程的全人工繁育。

      渔民林永奎关注的则是另外一句话:预计一两年后可形成规模化养殖。“那我们转岗渔民就又有一条致富路了。为致富铺路,就是为海洋减压。”他的话很有哲理。

      从象山港出发,沿着东海向西南。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振兴路上,“春蕾”海产品店一大早就开张了。冰袋、泡沫箱、胶带,尤思恩有条不紊地打包、装箱。另一边,妻子郑亚琴的电话一个又一个,送货地址那么多,可不能弄错了。虽说春节前是一年最忙的时候,可现在也不差的。一抬头,有客人进来,夫妻俩赶忙招呼着。

      同样是从海上“上岸”,宁波市奉化区的周仁表选择开起了农家乐。从船员到船东,他曾经在海上漂了20多年:“我们桐照村靠海吃海。虽说赶船多年,但由于渔船数量快速增加,我们捕捞效益其实不是很好。我的船又是帆张网作业,风险太高。”趁着最近政府出台减船转产政策,周仁表便向渔船基层管理服务站递交了减船申请表。一条渔船领取了411万元,周仁表召集几个弟兄在莼湖街道开起农家乐,休闲、烧烤、垂钓、餐饮、亲子娱乐于一体,可同时容纳120多人就餐。这个春节期间游客爆满,一桌难求。“开门红了。”他笑着说。

      2月16日,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的岚山水库上,光伏板吸收太阳能正在源源不断输出电力,张威驾着船穿梭其间下网捕鱼。作为镇海区首个渔光互补发电项目,这个水库的年发电量相当于镇海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在这里劳作,回忆起以前在江苏、浙江出海捕鱼的日子,张威说自己从靠天吃饭的出海渔民变成了新技术加持的渔户。

      (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