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吴卫华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5日 03版)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本质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年来,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不断拓展中文、新闻等文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路径,探索出了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特色教学模式。

    创办“湖北电影周”

    让学生与电影“亲密接触”

      电影是一门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喜爱的综合艺术和传播媒介。学校为推动电影文化与电影教育的发展,自2015年湖北电影周落地三峡大学起,迄今已举办了多届电影周活动。电影周活动由湖北省文联、三峡大学主办,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t学院承办。电影周活动内容丰富,除电影展映、音乐晚会、颁奖典礼等环节外,还设置了影评大赛、电影教学论坛、电影与文学论坛、青年影人论坛等学术性单元。从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从媒体推介到会务接待,从摄影摄像到后期制作,文学与传媒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身影无处不在,学生团队与志愿者在创意、策划和组织动员上彰显了“主力军”作用。电影周系列活动不仅让电影之花绽放校园,更成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

    开展诗文朗诵、戏剧演出活动

    让学生走向“诗与远方”

      朗诵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艺术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朗诵者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也是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和升华思想的重要途径。“三峡大学新年诗文朗诵会”是学校十多年来元旦期间举办的大型朗诵活动,众多朗诵爱好者积极参与,主题、舞美和呈现方式不断创新,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峡是楚文化的摇篮、巴文化的发祥地,学校所在地宜昌是屈原、王昭君、杨守敬等文化名人的诞生地,三峡地域文化是学校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创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校园学生戏剧组织三峡剧社,不仅把众多中外文学经典搬上舞台,还推出了60余部致力于弘扬地域文化的原创性戏剧作品,屡次代表湖北高校亮相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光明日报》刊发的《三峡剧社的“三峡情怀”》对剧社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峡大学特色的诗文朗诵和戏剧演艺活动,在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优秀品牌活动”评选中,分别被授予银奖与铜奖。学校获批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地基地”,原创历史剧《求索》被教育部列为“礼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高校特色项目50强。

    搭建“创意写作坊”

    让学生练好“看家本领”

      当写作越来越大众化、普及化,过硬的写作能力更应该成为文学类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和宜昌文学艺术院联合开办“创意写作坊”,引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聘任了13位作家担任指导教师。作家与学生“结对子”“一对一”指导外,还会进入课堂,讲授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创意与写作技巧,并讲解“创意”如何走向“创意的实现”,让自身的创作经历、心得给学生以启发。由此而建立的“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理论课程+实训”创意写作训练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热情,学生的思维、阅读、写作等核心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几年,学生公开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作品100余件。

    推进协同育人

    为学生打通实践创业“最后一公里”

      全媒化传播环境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实践条件资源有限、学生技能训练不足、传媒人才供给与传媒业态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2015年,三峡大学与宜昌市委宣传部启动共建文学与传媒学院工作,确立了学校、政府、媒体等多主体培养人才机制。在共建机制引领下,学院与武汉、宜昌、荆州、恩施等多地的媒体,以及阿里巴巴优酷娱乐中心、字节跳动湖北分公司等,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习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媒体,在新闻实战中训练学生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强化口头、笔头、镜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采、写、编、评、摄、录、播、管等“十八般武艺”,以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吴卫华)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