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0日 星期四

    到中国续写“冰雪奇缘”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笙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0日 11版)

        雅娜指导的学员在比赛中获奖。资料图片

      【五环同心】

      “当我在电视中看到花滑表演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项运动。”来自俄罗斯喀山市的雅娜回忆道,“从职业运动员到教练,我的生活圈子一直没有离开过花滑”,喀山一年中有一大半的时间被冰雪覆盖,“夏天人们还在踢足球的公园,到冬天就会变成滑雪场。在漫长的冬天,冰雪运动是大家主要的娱乐活动。”

      雅娜6岁时,她在花滑方面的天赋被教练发现。于是,她被选拔进职业花滑队接受专业训练。不过,她的运动生涯却因伤病而改变。“因为手臂骨折,接受了两次手术后,我的身体条件就不允许我再进行高难度跳跃之类的训练了。为此,我消沉了很久,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花样滑冰。”这时,队列滑教练向雅娜抛出了橄榄枝……“队列滑也是花样滑冰的一种,技巧里面不包括跳跃这些高难度动作。对于有伤病问题的单人滑运动员来说,‘改行’做队列滑运动员是不错的选择。”队列滑极具集体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既能使成员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给观众以美的感受。雅娜说:“中国电视剧《甄嬛传》中拍摄的一段八旗冰嬉队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一场复古版队列滑。后来听中国的朋友们谈起,早在清朝,滑冰就已经受到中国百姓的喜爱,一度被称作‘国俗’。”

      一年前,雅娜跟随中国丈夫迁居北京,在陈露国际冰上中心从事花样滑冰教学工作。“我的丈夫曾经是一名职业冰球选手,我们在冰场相遇、相知、相爱……最后结成了这段跨国婚姻。”

      说起在中国遇到的学习花样滑冰的孩子,雅娜的喜悦溢于言表:“孩子们从很小就开始练习花样滑冰,有的学生甚至可以完成两周跳等高难度动作。当学生在花样滑冰巡回赛上获得第一名时,我感到非常欣慰。中国孩子是具有花样滑冰天赋的,从体形上来说,他们会更加纤细,在冰上会更加轻盈、灵巧。”雅娜说,“中国孩子的英文水平非常高,用英文交流是完全没有障碍的。同时,他们在学习中也非常用心。花样滑冰,更多的是力量与柔韧性的结合,很多孩子在课后还会学习芭蕾,增强花滑表演中的艺术表现力。”

      北京冬奥会的花样滑冰赛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月10日中午将迎来男单自由滑决赛。雅娜希望各国参赛运动员都能调整好自己,以最佳的状态迎战冬奥。“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坚持不懈,为国家争得荣耀,每位奥运健儿都是值得尊敬的。”同时,花样滑冰自由滑赛事中有很多精彩的看点。“目前,男单选手都具备了四周跳的能力,希望能在自由滑决赛中看到他们精彩的表现。”

      在“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成年人也对花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雅娜认为,成年人练习花滑,有益于增强核心力量和平衡能力。在初学阶段,练习者应当根据专业教练的指导,以免在冰面上因掌握不好平衡而受伤。同时,在上冰前做好拉伸等热身动作,使身体得到一定的预备锻炼,以免肌肉拉伤。“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感受冰雪带来的乐趣。”雅娜说。

      (本报通讯员 王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