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2日 星期三

    共赴一场美丽的冰雪之约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带来新气象与新期待

    作者:本报记者 刘江伟 李晓 李苑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2日 02版)

      【冬奥特稿之四】 

      2008-2022。

      当北京夜空中的巨大脚印还在人们记忆里闪现,又一场奥林匹克盛会如约而至。

      夏奥,冬奥;北京,北京。

      是运动与运动的邂逅,也是文明与文明的重逢。冲破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与中国新春佳节浪漫相遇,成就奥运史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注定别开生面、与众不同。

      此刻,盛会开幕在即,倒计时即将变成进行时。奥林匹克公园内,“水立方”化身“冰立方”,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冬夜里被点亮;京张高铁载着运动员们在京冀间快速穿梭,热情的主人张开双臂迎接远方客人,冰天雪地间洋溢着欢声笑语……

      此刻,我们一起倒数,静候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

    中国风标注冬奥之“特”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入夜的北京冬奥村,张灯结彩,喜庆充盈。公寓里的皮影,卧室里的剪纸,窗边的火绘葫芦装饰,还有福字、春联、灯笼、饺子,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冬奥会遇上中国年,一场特殊的缘分,必将留下一段文明交融的佳话,交织出美美与共的优美旋律。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实力比拼的竞技场,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舞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福娃、金镶玉、鸟巢、祥云火炬等充满中国色彩、中国风格的设计,令世人耳目一新。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赞叹:“北京奥运会让东西方文化在奥林匹克五环旗下相聚,同时必将让世人领略到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独特文化和魅力。”

      2015年,经过几番角逐,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花落北京。中国将奉献出一场怎样的盛会,从那时起便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向奥运大家庭承诺:“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

      从依山而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到寓意吉祥如意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从仿佛披着冰雪外衣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到取自敦煌壁画形象“飞天”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一座座流光溢彩的冬奥场馆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篆刻和汉字巧妙融合,灵动飘逸的冬奥会徽应运而生;国宝大熊猫和传统红灯笼“乔装改扮”,化身萌态可掬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奥运军团的“国风”战袍,在水墨山水演绎下,一笔一画尽显中国浪漫;冬奥奖牌宛如同心圆玉璧,冰雪纹和祥云纹镌刻其间,东方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方寸之间相映生辉……

      于历史深处探寻,从传统中汲取滋养,中华文化标注了北京冬奥会的底蕴和特色。

      2021年11月,意大利,冰雪项目新赛季开启,北京冬奥吹响备战冲刺的号角。中国双人滑选手彭程、金杨在动人的国风音乐中,轻快地展现风采。

      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魅力,已是中国体育健儿的自觉和共识。

      金杨坦言,比赛选曲时,中国风音乐是首选,“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最终选定电影《夜宴》主题曲。我们很喜欢这首歌曲,想通过自己的演绎来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以“中国风”托起“奥运范”,北京冬奥会必将再次惊艳世界。

    山水间尽显冬奥之“美”

      冬日的崇礼,皑皑白雪笼罩山峦之巅。徜徉在清澈深邃的碧空之下,闭目仰天,清风拂面,一吸一呼,沁人心脾。

      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河北崇礼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造林植绿。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年底的52%提高到67%,奥运核心区林木绿化率达80%。

      当冬奥会大幕开启,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体育设施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运动之美与生态之美,美美与共。

      绿,北京冬奥会的鲜明底色。早在北京冬奥会申办阶段,中国即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要举办一届低碳冬奥会。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如今,绿色故事、环保理念,已遍布中华大地的山川水系、林田湖草之中。

      1.2万平方米全冰面,国家速滑馆创下冰面“亚洲之最”。如何更环保地制冰,成为一大现实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时刻在耳:“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国风格。”

      低碳,再低碳!中国团队放弃国际惯用的氟利昂制冷剂,选择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作为目前最先进、环保、高效的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这在冬奥场馆史上尚属首次。

      绿,无处不在,被嵌入每处设计、融入每个细节。接力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可降解餐具使用玉米、薯类等可再生资源;尽力减少纸张消耗,使用电子门票……

      “中国坚持绿色办奥,不仅实现了碳中和办赛的承诺,也为未来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如是称赞。

      赛后场馆利用,是世界难题。如何避免“场馆建设,颇费周折;赛事过后,弃之不用”的“一锤子买卖”情况?北京冬奥的回答是: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筹办全程坚持绿色节俭的理念,将赛时需要和赛后利用相结合,为每座冬奥场馆“量身打造”一份着眼于“后奥运时代”的发展规划。

      “水立方”的“水冰转换”,五棵松体育馆的“冰篮转换”……北京赛区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夏季奥运会遗产,“双奥场馆”成为北京冬奥会的突出亮点。

      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部高级专家安东尼·埃德加,这位中国媒体的老朋友,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十几年里,往返北京40余次。

      参观冬奥场馆时,他不禁赞叹:“我认为中国不是以举办奥运会为唯一目的,而是为人们留下长期‘遗产’。”

      绿色,让这场“冰雪之约”多了春的生机。

    匠心服务彰显冬奥之“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世界体坛的节奏。东京奥运周期历时5年,充满变数与挑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能否如期举办、怎么举办,成为奥运之问、世界之问。

      “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而且我们赶早不赶晚。”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一诺千金,说到做到。“赶早不赶晚”,再次彰显中国的自信和底气。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坚信,北京这座奥运城市向全世界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体育界已准备好为从危机中复苏,为重建一个更加以人为中心、更加包容的社会作出贡献。

      防疫大事,必作于细。

      2021年12月1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二版发布。涵盖疫苗接种、海关入境要求、机票预订、出发前检测、冬奥赛时、闭环管理、住宿、交通、餐饮、核酸检测等方方面面,事无巨细,成为参加赛会的指南针和说明书。

      奥地利单板滑雪奥运冠军安娜·加塞尔一直期待北京之行:“我一直担心在冬奥会开始前,怎么保证自己不被感染。只要到了北京,就到了最安全的地方。”

      678道菜品、8天一循环,家常实惠而品类丰富的冬奥菜单“馋哭了”国内外网友。历时3年11个月,一份菜单凝结了中国团队的用心和诚意。

      北京冬奥组委延庆冬奥村运行主任宋雪莹细数菜单制定程序:“历经菜单编制、风险评估、课题研究、菜品试制、优化完善;过程中还面临反季节种植养殖、山地运输等挑战,需要统筹考量不同项目运动员对营养、热量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不断尝试。”

      匠心内嵌于衣食住行,暖心体现在细枝末节。

      延庆冬奥村为运动员建造了贯通南北的暖廊,“足不出户”即可到达村内所有居住组团和公共组团;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考虑到天气变化,为每个房间准备了两床被褥、电暖器和马桶垫;北京冬奥村的床垫采用记忆棉材质,舒适结实,可以更好地保障运动员睡眠,帮助其缓解比赛压力……

      志愿者的微笑,犹如冬日冰雪中的暖阳,是赛场最动人的风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四川女孩李菊作为志愿者代表,手捧一束鲜花,笑容堆满脸颊;今天,这个从“震”痛中走出的女孩,带着她的学生,再次加入志愿者行列。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我会用自己十余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帮助我的学生们,成为合格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今年,她的任务是在首都机场迎接海外宾朋。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犹如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数万人投入赛事志愿服务,必将合奏出最温润人心的优美乐章。

      安心、放心、用心、匠心、贴心……冬奥之“暖”,让体育健儿专注比赛,令五洲来客宾至如归。

      时间,在指隙间轻轻滑过。春节的钟声已经敲响,北京冬奥会的开幕近在咫尺。

      奥运的时空将再次镌刻下清晰的“北京坐标”,历史的大潮必将托举出更多“中国奇迹”。

      中国准备好了!让我们共赴一场美丽的冰雪之约!

      (本报北京2月1日电 记者刘江伟、李晓、李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