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议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需求一大批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的科研创新人才。
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创造的良好环境,让广大人才静下心来做学问、沉下心去搞研究、扎扎实实出成果,是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与创造是让广大科研人才专心治学、专注研究的重要前提。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放任自流,力避急于求成、盲目求快带来的轻浮急躁、焦虑紧张氛围,给人才发展与科研工作留足时间和耐心,科学设立人才评价目标、指标、方法,鼓励科研人才潜心研究、追求卓越。
要尊重人才创新自主,充分信任人才学术判断力、执行力,在涉及技术路线、经费支配、资源调度等方面赋予更大权限,探索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同时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权责统一。
要尊重人才个性特点,坚持“放水养鱼”的基本理念,在把握原则方向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才的个性要求、治学特点、工作方式,不追求千人一面,不事事统一,不求全责备,让人才管理机制活起来。对待特殊人才尤其要有特殊机制、特殊政策,不都用一把尺子做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能用自己适合的方式做研究、起作用。
让人才静下心来要靠减负松绑。只有想方设法让广大人才从繁芜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做到轻装上阵、静心治学。要用好各种手段助力人才松绑,不断完善项目政策、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结题审核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机制,用好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审核报销等事务的“数字化”,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路,最大限度减少科研工作者时间精力的无谓损耗。
要营造宽松包容氛围实现心理减压,在客观层面为科研人才松绑固然重要,在心理层面为科研人才解压也不能忽视。针对科学研究工作量大、不确定性强等客观事实,要大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帮助科研工作者放下心理包袱,不惧风险失败,一门心思将研究做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只有积极营造让科研人才安心、静心、潜心、用心专注科学研究的社会氛围,不断构建有利于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的政策条件,才能把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团结到党的事业中来,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作者:营立成,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