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30日 星期日

    硕士绣娘

    作者:本报记者 吕 慎 陈冠合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30日 10版)

        彭艺(左)在指导工作室的绣娘。周训超摄/光明图片

      【非遗人物】

      不久前,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的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确定的100名候选人中,有一位来自贵州毕节的“硕士绣娘”,她就是苗族刺绣市级非遗传承人彭艺。

      彭艺从小就在母亲的熏陶下酷爱苗族手工艺,2015年9月考取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族民间美术专业硕士。彭艺上高中时曾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才顺利考上大学,因此她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能直接报答帮助过我的人,那我就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回报家乡的父老。”毕业后她返回毕节黔西的化屋村,开办了苗绣、蜡染讲习所,还当起了扶贫车间的设计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化为苗族绣娘手中的文创产品。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她作为贵州黔西原色有染非遗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受邀参会,“能和许多知名企业同台展示,这也是对毕节苗绣的一种认可。”彭艺对事业的信心更足了。

      受益于贵州省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彭艺在黔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锦绣花都创办了彭艺工作室,让苗绣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在这里她带领着30多个妇女同胞在家门口就业。

      彭艺说,这是一个有“造血”功能的工作室,就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收益,绣娘看得到希望,主动参与,苗绣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力量。在工作室,彭艺负责产品研发,一有灵感,她很快就能做出样品,联系供应商看是否需要,成功下单,再交给绣娘们制作。加入工作室的人逐渐变得越来越多,目前已有53个绣娘跟着她一块干,她们都来自黔西市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点,每个月平均也能有三千多元的收入。

      “我工作室里有位50多岁的苗族大姐杨念琴,苗绣手艺好,工作很认真。她带着一个5岁多的女儿,不能外出打工。”彭艺说,“她常说在这里上班,不仅有收入,还可以照顾孩子上学,这也是我们想要做到的。”

      彭艺正在计划和更多的高校展开合作,一起设计创新,让苗绣和时尚相结合的同时,做好跨界设计。她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让苗绣文创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帮助更多的苗族同胞在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 吕 慎 陈冠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