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 我们来了】
冬奥村是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也是冬奥组委提供服务保障时间最长的场馆之一。结束了几天的预开村,1月27日,北京冬奥会三个冬奥村正式开村。对大家关心的冬奥会上各代表团入住流程、冬奥村防疫状况等,北京冬奥村开村当日,北京冬奥村运行团队对外联络副主任张冠男介绍了相关情况。
服务全方位
不久前,奥运菜单的公布让大家感叹保障的细致,678道菜兼顾各种口味。对此张冠男表示,678道菜品每8天进行一次循环,鉴于赛时正好赶上中国的传统春节,届时冬奥村的餐饮服务也将围绕庆祝中国年的主题,增添一系列的特色餐饮美食,让运动员更好地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春节期间,除了餐饮上的改善,冬奥村内也将彰显浓浓年味儿。张冠男介绍,春节前夕,工作人员将在冬奥村广场区设置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布置和景观,同时还将举行一些相关的活动。另外,在给每个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发放的礼包中,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元素,比如福字、春联、灯笼等,希望能够让外国运动员对中国传统文化春节有更深的感受。
“为了更加便于所有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日常生活,我们在广场区还提供了特许商品的商店、银行、邮政、理发店、便利店等配套的商业服务。此外在我们广场区还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和体验的空间,目的就是打造一个文明共建、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平台。”张冠男说。
防疫尽全力
抓好疫情防控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冬奥村来说面临哪些难题?“比方说赛时人员进出的类别比较多,进出的物资也很多。届时所有从运动员居住空间运出或运入的物品都要进行严格消杀。”
张冠男表示,在冬奥村运行期间,所有的冬奥村居民,无论是运动员还是随队官员,抑或是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核酸检测。除了常规检测,日常防疫的宣传也很醒目。“我们在村内的多个点位都设置了防疫标识、一米线的提醒,在餐厅也设置了隔板,在健身中心、娱乐中心,包括广场区的各个店铺也都会有人流限制的提醒,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离。”
遗产可持续
近日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对北京冬奥村进行考察后,对整个设施给予了高度评价。记者在冬奥村看到,并非所有的建筑都是新建。“北京冬奥村的代表团接待中心都是由过去的老旧厂房改造出来的。而新建成的居住区的公寓楼,也考虑到要能够满足赛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住户对于空间布局的多样性需求,采用了钢架结构进行了搭建。”张冠男说。
据介绍,运动员的公寓在赛后将成为北京市的人才公租房,广场区赛后也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大型商业广场,包括未来也将会在广场区内布置地铁等设施。这些对设施赛后利用问题的提前规划,都实现了场地价值的最大化。
“可持续发展、绿色办奥这些理念一直贯穿在北京冬奥会申办和筹办的各个过程和阶段。北京冬奥村也始终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观念,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到冬奥村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的全过程。”张冠男说。
(本报记者 王 东 黄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