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进行时】
“亲爱的四川老乡们,你们是城市中最美丽的劳动者。祝大家旅途顺利,新年快乐!”1月22日上午,由福州车站与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倾情打造的“福满春来平安路——‘新福州人’体验不一样的春运返乡路”活动,在福州站广场启动。
福州站“海峡情·王威服务台”工作人员身披绶带,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工作人员一道,为276名四川达州的务工人员分发围巾、口罩和方便面、矿泉水等。他们乘坐的K1268次列车,是福州车站今年春运开行的首趟务工返乡专列。
“请大家戴好口罩!”“老人和孩子请到前面来,等下优先检票、进站!”客运员赵静在人群中穿梭、忙碌。
据赵静介绍,疫情防控是今年春运的重中之重。福州站安装了16台医用红外线热像仪、配备了100多把手持测温枪,联合驻站医生、地方安保人员,实行全覆盖体温监测和健康码、行程码核验。
“请大家排好队,带上自己的东西,跟我来!”10点左右,旅客们跟随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通过全覆盖红外线测温仪后,经“绿色进站通道”顺利进站、乘车。
大寒过后,福州小雨淅沥,寒意袭人,但这丝毫没影响旅客们回家过年的兴奋。“10多年前坐火车回家过年辛苦得很。现在呢,巴适得很!”张文慧搀扶着80多岁的婆婆,拖着拉杆箱,很快就找到座位安顿了下来。
2008年,在东莞的流水线上工作了10多年的张文慧和丈夫来到福州,在医院做护工。“那时候从达州到福州,火车慢得很,46个小时才到,每次回老家过年都脑壳疼。”张文慧说。
凭借吃苦、肯干,张文慧的月收入从刚开始的1000元出头,到现在的六七千元。她指指自己的拉杆箱:“以前回去过年,就是牛仔包、蛇皮袋,装的都是给家人买的新衣服,要是没座位还能派上用场。现在都是拉杆箱,里面的‘内容’也升级了,潇洒!”
跟张文慧比起来,在福州某装修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的黄大平更“潇洒”。他只背了一个公文包:“以前过年大包小包买年货回去,现在早就提前发了红包,老人和孩子们喜欢啥子自己买,安逸得很!”
2003年,黄大平乘坐K804次列车来到福州。“车厢里人挤人,我有三怕:一怕喝水上厕所挤不过去,二怕站起身座位被人抢,三怕打瞌睡被偷钱!”曾经46个小时的漫漫旅途,让黄大平的脚脖子都肿了起来。
黄大平从学徒工、木工做起,渐渐在福州的装修界站稳了脚跟,并且从家庭住宅装修转型到大卖场装修。2006年,黄大平投入10多万元,在老家盖起了三层小楼,“当时在村子里是最好的,很风光”。盖房子、赡养老人、供3个孩子读书、出钱给儿子买小汽车,黄大平用自己的努力打拼,让家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由于上有老下有小,黄大平每年都回老家过年,以前,每次来去都“脑壳疼”:票不好买,不一定有座位,关键是时间太长,好难熬。后来,随着提速调图和K1268次直达车的开行,沿途停靠站压缩、不用再去鹰潭转车,从福州到达州的时间从46个小时压缩到20多个小时,黄大平的回家路轻松、舒坦了许多。越来越多的乡亲乘坐火车,来到福建打工。
黄大平对福建铁路的快速发展感同身受。担任部门经理的最初几年,频繁穿梭全省各个城市,由于火车太慢、太少,他基本都是坐大巴车。有时业务繁忙,一个月有20天都要坐汽车到处跑,很是辛苦。
2015年,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黄大平轻松了许多:“现在出门就是坐动车。动动手指就能买到票,又快又舒服。”
在福州打拼18年,黄大平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城市。特别是二女儿嫁到了福州,更让他把福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说起新年愿望,黄大平有些小激动:“国家政策好,铁路发展快,福州达州都是有福之州,我们老百姓都是有福之人。希望国家和个人,都一年更比一年好!”
“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每个人都平平安安!”这是张文慧的新年愿望。
“希望我的身体健健康康,孩子们安安心心挣钱,全家过得更安逸!”这是70多岁老汉徐永宪的愿望。
…………
10时45分,随着汽笛长鸣,K1268次列车缓缓驶离福州站。
“请大家佩带好口罩,减少走动。有需要请随时跟我们说!”列车工作人员在车厢里巡视、提醒。
火车在细雨中奔驰,暖意在车厢里流淌……
(本报通讯员 张贵锋 王婷 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