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0日 星期四

    大黄鱼捕捞强度要合理控制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0日 01版)

      【“消失的大黄鱼又回来了” 追踪报道之二】

      象山渔民一网捞出2450公斤大黄鱼的新闻,连日来,在东海海域荡起了一波又一波涟漪。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是东海大黄鱼资源密度较多的一年。今年捞鱼的人,也多于往年。”浙江省象山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站长任其浩说。

      “这个消息让人既喜又忧。”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首席专家严小军表示,喜的是,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努力,东海的海洋生态、渔业资源正在恢复中;忧的是,在没有对野生大黄鱼的恢复状况作出科学研判之前,捕捞强度不应过大。

      资料显示,大黄鱼属于暖湿性近岸洄游性鱼类,具有集群习性,在生殖季节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鱼汛。冬季,因为温度、水系、潮流等条件,东海的外海海域变成了大黄鱼的主要集聚地。东海大黄鱼的寿命在30年左右,需要3年才能从幼苗长到繁殖期。

      严小军的团队已经从象山拿到了16条大黄鱼做实验样品。“对大黄鱼最科学的捕捞数量应该在每年7万吨,这样才能维持平衡。”他介绍,上世纪70年代,因为大量围捕——甚至出现了数千渔船一起“围猎”的情形,一年捕了14万吨,造成鱼种濒临灭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得以恢复。“但是,目前看,这种恢复还在起步阶段,区域在哪里、产量如何、洄游路线是否变化都需要研究。希望研究结果能给科学捕捞提供依据。”他说。

      “东海作业的渔船来自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在这个海域作业的渔船有近4万艘,其中24米长的大型渔船近半。大黄鱼是中国近海渔业的象征符号,是海洋文化记忆。对它的捕捞强度不能超过它的恢复能力。”浙江省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处长林建国说。

      (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