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9日 星期三

    冰雪赛场,有他们的身影

    ——哈尔滨体育学院助力服务冬奥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9日 08版)

      1月13日,在首钢训练馆,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现任国家短道速滑队技术教练严力,正在跟随国家短道速滑队进行奥运前的备战训练。“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的成绩。”严力给自己和运动员加油打气。

      不仅严力,哈尔滨体育学院作为一所冰雪特色鲜明的高校,2018年入选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学校相继选派了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科研人员等70余名师生助力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即将开幕的大赛贡献“龙江力量”。

    为国家荣誉全力拼搏

      “注意线路”“手别松”……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现任国家轮椅冰壶队主教练岳清爽正在带领队员进行备战,她专注地看着队员,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声提醒。

      2003年,18岁的岳清爽和队友夺得了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冠军。进入国家队后,岳清爽相继获得女子冰壶世锦赛冠军、温哥华冬奥会季军等多项殊荣。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岳清爽感受到责任更大了。“冰壶比赛,轮椅运动员纯是靠自己的感觉去投球,比赛过程中没有任何扫冰,日常训练中需要教练员格外用心、细心。”队员们大多20出头,但都非常刻苦、认真。这让她暗暗决定,要尽其所能带领他们提高成绩。除了技术动作,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对比赛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日常训练中,岳清爽特别注意观察,哪怕是像队员皱眉这样的小细节,她都会留心,并及时跟队员沟通了解情况。

      “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挂在训练馆墙上的横幅大字时刻提醒着队员们。2018年,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上,岳清爽带领这支队伍在决赛中以6:5险胜挪威队,一举夺得轮椅冰壶的金牌,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金牌、奖牌零的突破。赛后,岳清爽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枚金牌的取得标志着中国残疾人冰壶运动的一个开始,我们要持续下去、延续下去,争取在家门口的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转眼,赛事临近。3月5日,轮椅冰壶队将首次在北京亮相。每天8小时的冰上训练,回到驻地,岳清爽的脚已经麻木了,利用泡脚的工夫,她还要认真研究队员的比赛战术,偶尔抽出时间练练字,“越是赛前越要让自己静下来”。

      在赛场上,岳清爽是一个尽心尽责的教练,但在家里却是一个缺席的母亲。2020年跟队备战冬残奥会时,孩子才十个月,还不会叫妈妈。“两年只回去两次,加起来不到一周时间。平时自己的训练时间和孩子作息也都是错开的,只能通过手机监控看看小家伙睡觉的样子。”岳清爽说,“虽然不能陪伴在身边,但希望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让他看到妈妈为国家荣誉而全力拼搏的样子。”

    在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风采

      将越野滑雪和射击相结合的冬季两项竞赛,是冬奥会的正式项目之一。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史明担任该项目的竞赛长,负责此项赛事赛场的布置、场内的各种设施的调配及所有裁判和工作人员岗位的调整和履职。

      2006年,黑龙江省筹办第二十四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史明第一次接触并且喜欢上了这个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历练,他从普通裁判员成长为竞赛长,见证了这项赛事在中国的发展。

      “这个项目原来在国内非常小众,很少人知晓,甚至没有专门的比赛场地,2016年我参加全运会执裁时,运动员只有六十多人。2021年年初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时候,运动员人数已经达到一百九十余人。”史明说,“不仅是运动员,裁判员队伍也在发生变化,相较以往裁判员队伍以退役运动员和退役教练员为主的单一构成,现在越来越多的有专业学科和知识背景的公务员和教师加入冬季两项的执裁当中。”

      作为竞赛长,史明早在2016年冬季两项赛场规划建设期间就参与其中。“从一片草地到世界顶级赛场的变化,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付出的巨大努力,大家心里都在暗暗较劲,一定要把各项细节做好。现在,我们信心十足,期待站到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举办国际赛事的能力和风采。”史明告诉记者,此次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为发展冬季体育赛事、大众体育运动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各项冰雪运动。

      据悉,哈尔滨体育学院将为2022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项目输送十余名优秀教师担任裁判工作。

    科研成果助力中国冰雪竞技人才培养

      滑行、起跳、转体、落地……过去指导运动员进行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训练,全靠教练的经验判断,如今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李兴洋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北斗导航U型场地数字化场地分析系统,可以精确检测到运动员滑行的轨迹,包括射出角度、飞行高度、滑行速度等,这些数据对教练员分析纠正运动员错误的滑行线路和起跳角度有着极大的帮助,相当于教练员的“第三只眼睛”。

      作为中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国家集训队的科研教练员,李兴洋多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都为我国冰雪技巧类项目提供了科技支持。“以前没有办法在极寒条件下精准测量到运动员空中位移轨迹运动数据,对此,科研团队针对室内和室外不同的冰雪项目研发出可穿戴设备,如一块腕表或一块贴片,采集运动员现场运动数据,包括空间三维轨迹、运动速度、起跳速度、起跳角度等并进行精确分析,教练据此改进运动员的运动技巧,提升训练效率和成绩。”李兴洋介绍。

      如今,科技与冬奥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进步带动奥运场馆硬件设施改善、训练设备的优化,使运动员潜能得到激发,竞技能力实现提升,同时冬季奥运会的举办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对此,李兴洋深有感触,“本届冬奥会我国设立科技冬奥专项课题,组织国内专家进行科研攻关,使冰雪项目有了强力而全面的科技支持和保障。”

      “运动员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四年时间,李兴洋的科研工作很苦,但他乐此不疲。“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科技助力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赢得更高的荣誉。”

      四年与运动员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冬奥备战,让李兴洋找到了能有效帮助他们提升竞技能力的关键点。“冰雪竞技运动最有效解决技术问题的学科,是运动生物力学,涉及体育、力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未来我将瞄准这一方向开展科研攻关。”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李兴洋正在筹备由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共同成立的“智能冰雪生物力学联合实验室”。“希望通过5至10年的时间,能产出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助力国家培养一流的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和科研人才。”李兴洋对此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