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入职6年多来一直负责节能管理的我,在2021年7月顺利通过培训考核,成了一名碳排放管理员。
每天,我都要监控几百个能源消耗数据。为了“拿下”这些数据,我埋头研究工艺流程、物料走向和能源分布,渐渐地掌握了公司生产流程和重点能耗指标。
水、电、蒸汽和煤炭消耗指标是我的监控重点。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我会第一时间给生产单位工艺技术人员打电话,指导他们检修调整。忙完手头工作,我还会对生产装置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跑冒滴漏现象,及时纠正过大排放,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
除了突发性检修,我们平时也常和技术人员打交道。还记得一次“双碳”培训后的研讨中,“你就说让我们怎么干吧”成了他们反复说起的一句话。2021年初公司核查碳配额履约情况时,发现还有8.5万吨减排量必须完成。我们把这个情况通报给生产单位后,技术人员几乎异口同声说出了同样的话。其实,督促降碳不只需要我们讲大道理,更需要我们讲好怎么干,和技术人员一起把降碳落实到每个细节中。
为此,我和同事连夜分析数据,梳理出节约蒸汽、电力,增加固碳产品这条主线,和技术人员共同商量细化方案。各生产单位也分头制定了技术改革方案,改造设备、优化流程,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生产负荷,千方百计降低能耗。经过一番艰辛努力,终于达到了目标。
新的一年,随着“双碳”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我想会有更多碳排放管理员出现在生产一线。而我们通过努力,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生产运行水平,这些小小成就让我对这份工作更加热爱。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刘茜、陈建强、赵秋丽、冯帆、陆健、张国圣、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谢尚国、尹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