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在人人追求仪式感的今天,跨年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辞旧迎新的具体形式。如今谈及跨年,我们不再单纯地将其视为一个节日用词,而是附加了更多文化意义。当网生代(指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主体,每年岁末年初,以他们为主体的各种跨年庆祝活动,已成为这个社会新的文化景观。
求新引领消费文化
“要玩就玩出新花样”的网生代一直是时尚潮流的追随者。翻看一下网生代的朋友圈会发现,看一场戏曲表演,约一套汉服街拍,已渐渐成为网生代跨年活动中最吸睛的消费方式。
在刚过去的2021年,戏曲、汉服等国潮新元素越来越成为青年人的消费热点。2021年5月,极具东方神韵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小圈层爆火,既借用电影媒介赋予水墨舞美以科技感,打破了传统戏曲舞台的程式化,又用青少年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拼接起传统戏曲文化图谱,在网络上掀起一股国风新浪潮。同年11月,上海戏剧学院5位戏曲表演专业的00后学生用京剧唱腔演绎流行音乐,一首首“古风歌曲”在抖音平台上意外走红,让不少年轻人迅速“入坑”,纷纷尝试戏曲装扮,甚至成为京戏票友。
网生代对国潮文化的兴趣,投射到跨年文化消费的另一个表现是,戏曲周边产品、汉服头饰等登上了2022年新年礼物清单,很多古城古镇也针对青年群体增加了戏曲表演等文化演艺活动。
网生代诞生于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在充斥着现代文明的网络世界,文化创新往往跟不上科技发展。同时,现代科技虽然让生活更加便利,但也让人的心灵更加倦怠:当各种现代交通工具便捷地穿梭于大街小巷、世界各地,人们也就没了“归心似箭”的感受;当综艺、影视等各种娱乐产品大量涌现,人们就不再字斟句酌,将心倾注在文学中。处于时代潮流浪尖上的网生代,显然对现代文明的困境有着更深刻的体察和感受。当他们厌倦了科技带来的现代化产物之后,便开始向传统文化取经,试图从老祖宗那里汲取滋养,用传统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别样青春。
网生代在文化上向传统转向,不仅体现在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新发现”,也体现在对红色革命史的回望、尊重与认同。看电影一直是年轻人庆祝跨年的重要文化消费方式。前些年,进口大片、国产喜剧片始终是贺岁档最受欢迎的类型,而最近几年红色新主流电影开始大量“圈粉”。比如,《长津湖》尽管已经放映几个月,但还是应很多青年观众的要求第三次延期下线。网生代对红色文化的喜爱和认同,一方面说明红色故事的“打开方式”越来越新颖,另一方面也说明“红色种子”已经深植于“这一届青年”的心底并且开始生根发芽。
求深打造思想盛宴
网生代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面对新世界、新事物和新事件,他们渴望深入观察、深层感知、深度学习、深刻思考。
网生代愿意为知识付费,这是他们表达尊重知识的方式,因此用追寻知识的方式跨年颇受青年人青睐。科学方面,“中科院跨年科学演讲”已连续举办两届。2022年的跨年演讲由院士们领衔,内容涉及物理、数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既涵盖对“元宇宙”等热点问题的回应,又包括对各学科前沿成果的分享。观众在连续三天的网络直播中,跟随专家一起“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在好奇心与学习带来的成就感的驱使下,网生代迅速成为科普类演讲最积极的拥趸。
除了科学知识,网生代也颇青睐文化解析与文化体验。河南电视台带来《激流,2022浪尖上的中国》跨年演讲,通过文化、经济和军事专家之间的深层对话,带领青少年深度认识自己国家的五千年文明。优酷专门面向青少年推出2021年文化盘点“优酷文化跨年·时间的路口”,专家学者和网络红人“围炉夜话”,畅谈“过去、现在、未来”,对电子竞技、科幻、玲娜贝儿大火、元宇宙、云南野象迁徙等事件一一分析。当过去一年曾引起网生代共鸣的思想、事件、现象等,在一场场跨年演讲、跨年晚会、跨年节目中得到汇总和回应时,参与这些跨年活动就变成了网生代增强群体身份认同的集体仪式。
三十年前,作为最早一批独生子女,80后被一些人说成“垮掉的一代”,被贴上“娇生惯养”“自私自利”“格格不入”的标签。然而,80后不仅没有垮掉,还成为各领域的中坚。如今,网生代尤其网生代中的00后,因为一些行为常被人贴上“脑残粉”“颜值控”“玻璃心”的标签,但他们的跨年文化选择告诉我们,他们并未沉溺于疯狂追星和过度娱乐,也并未满足于眼前的“小确幸”,他们对悠久历史的痴迷、对浩瀚宇宙的兴趣、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展现的可能才是本真的自我——开放、自信、上进、国际化。
当然,跨年思想类节目繁多,难免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一些问题。那些名为思想跨年,实则借助平台打广告、抬轿子的演讲,多被网生代踢出心仪名单。网生代对充满铜臭味的思想文化类产品的包容度极低,一旦脱粉,很可能从此相忘于江湖,这也彰显出网生代的又一个侧面——特立独行,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求精提升青年文化
跨年晚会是很传统的跨年娱乐形式,真正的区别在于主角。在以网生代为主要观众的当下,跨年晚会的变化,不仅在于传播渠道从电视转向手机等移动终端,更在于内容向网生代的审美转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除了跨年晚会《启航2022》,还本着“节目年轻化打造”的原则,推出了青春分享节目《@青春,2022!》,邀请嘉宾共话青春故事、共探青春价值;北京电视台冬奥主题的“冰雪跨年”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喜迎冬奥会的热情;四川电视台结合巴蜀文化,主打国风国韵,推出“跨越时空遇见你”新年演唱会;东方卫视带来了兼具娱乐性与科技感的“梦圆东方跨年盛典”;很懂年轻人的哔哩哔哩,推出“最美的夜”跨年晚会,成为不少高校青年的共同期待。高浓度的情感、真诚的表达是这些跨年晚会的共同姿态;通过对IP内容的创新演绎,把传统的变成流行的,把复古的变为潮流的,同时又跟主流价值进行有效对接,是这些跨年晚会的共同特征。跨年晚会如同一个大熔炉,将各种文化进行加工淬炼,在现代语境下实现了面向当代青年人的文化再生产。而青年亚文化借着这样的平台展翅翱翔,不断破圈,在走向主流文化的同时,也为自己打开新的空间。
除了媒体机构主办的跨年晚会,还有满足网生代怀旧风的“五月天陪你跨年演唱会”、满足小众文艺青年的“盐铁诗歌24h”诗歌朗诵会,以及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线上许愿活动——网生代不仅是跨年文化产品的接受者,还参与到了跨年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中。这说明网生代已经有了独立审美。如果说鬼畜文化、弹幕文化和海量的二次创作是网生代对于经典和传统的解构,那么参与跨年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则是这一群体建构新的文化形态的尝试,背后流露的是网生代“我自己就是潮流”的文化自信。这种建构既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提升以青少年为消费主体的娱乐文化的质量。
网生代的跨年活动选择表达着属于他们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他们用行动表达着求新、求深、求精的文化诉求。事实上,在时代的激流中,每一代青年人都不曾懈怠,他们只是在找一个机会对自己过去一年的付出说声“谢谢”,然后从一个新的高度、带着期待继续前行。
(作者:李雅琪,系陕西师范大学电影文化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