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城镇“微细胞”6】
“以前,推小车卖,到处转。现在,安心了!”坤姐打趣。55岁的坤姐和丈夫老刘,摆摊卖煎饼快二十年,入驻那恁夜市也两年多了。
冬日的海南温暖如春。晚上八点,海岛西北部的儋州市那大镇,夜生活刚拉开序幕。烤生蚝、炸鱿鱼、煎面饼……混合着海岛咸湿的空气,香味撒遍街上的角落。
“坤姐,来一套煎饼,不加生菜。”“好嘞,稍等。”一分钟,一套热乎乎的煎饼递到顾客手上。
“我正为没地方摆摊发愁,一听到这里建夜市,就赶紧报名了。没想到,夜市比预想的还好,不仅不收水电费,还有人打扫卫生哩!”坤姐说。
夜生活丰富,是儋州的特点。每日傍晚,这条200多米长的那恁路,人流熙熙,笑语喧喧,“美食+娱乐+休闲+购物+旅游”,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带动了就业。
以前,儋州市区有自发的夜市,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现在这个夜市好啊!在闹市区,吃什么都很方便。有外地朋友来了,带着吃新英炒粉、儋州米烂……不用到处跑,还干净,直接一网打尽。”夜市的常客小符说。
夜市的人气,让坤姐煎饼销量直接翻番。不过,坤姐感到最舒畅的还是这里的管理。“很公平!每三个月所有摊主抽签一次,根据结果决定位置。疫情期间,还给我们减免两个月的费用。”
如何让小摊主更安心?夜市负责人肖伟介绍:“我们一直在做引流宣传,正准备引入合作商家,不定期推出消费优惠活动,圈住人气。”儋州还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奖补夜间消费经营企业,扶持品牌餐饮、24小时实体书店、24小时便利店……
晚上十点,坤姐摊前围满顾客,不时传来“支付宝到账13元”“微信支付到账15元”的语音提示。
(本报记者 王晓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