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高等教育女性全面反超”意味着什么

    作者:王 丹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2日 02版)

      【新闻随笔】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已基本消除,在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内的各类高等教育中均出现性别比例逆转,即女性占比超过男性。

      具体来看,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女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的占比分别为50.9%、51%、58%,这个比例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分别提升了3.1%、0.1%和4.9%。单纯从数字来看,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地位似乎并不显著,但如果考虑到中国一直失衡的出生性别比,或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适当“高估”女性的教育优势。

      在当前性别议题广受关注的社会语境下,“高等教育女性全面反超”被视作中国推进性别平等的一大成就。从宏观层面来说,女性教育优势的出现和累积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相伴随的,尤其是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和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大增加了女性可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国家对偏远和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与助学网络的编织,也增加了女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从微观层面来说,激烈的就业竞争叠加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也“刺激”女性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以获得预期的教育投资回报。

      女性教育优势意味着什么?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是更高的学历、求职时的竞争力,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更为体面的生活、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对那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来说,各教育阶段女性占比数字的任何一点提高,背后可能是一个个被改写的人生故事。此外,更多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的出现,还将在更大的私人和公共领域带来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教育优势并不一定能换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事实上,随着更多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女性进入就业市场,迎接她们的是更为激烈的竞争。在过往的新闻中,不时爆出用人单位明显偏好男性的招聘政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女性教育优势带来的冲击。隐藏在各处的性别歧视以及不平等的职场权力关系,已经让女性承压不小,步入婚育阶段,女性还不得不接受职业发展落后于男性甚至退出职场的后果。

      发生在教育场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这个转折,不能不引起关注。这不仅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这部分被暂时抑制或浪费的人力资源来支撑,而且有学者参照其他国家发展模型预测,未来多年内,中国女性的教育优势将进一步累积,由此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矛盾及冲击也将更大,有必要未雨绸缪,作出合时宜的制度引导和安排。

      面对越来越多高知识女性进入就业领域的趋势,我们要有加快生育成本社会化共担机制探索的紧迫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用工成本的可控制可预期,有助于推动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消除。这对就业女性来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延长职业生涯,提高职业贡献度。因应变化调整工作考评体系,探索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更为细致而繁杂的工作,也都应该提上日程。如此,女性的教育优势才能真正沉淀为促进女性自身发展的机会与资源,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富有活力。

      (作者:王 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