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自私不能假借“自由”的名义

    作者:本报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2日 12版)

      【记者连线】

      疫情改变了法国什么?晚上聚会减少了?有空一起喝一杯的习俗越来越少见了?见面不贴面致意了?确实,现在更多的是碰拳、碰肘,连握手都免了!

      前不久,为欢度元旦,与记者相识20多年的一对法国老夫妇请我和其他几个朋友一起去他们家辞旧岁、迎新年。事前,他们向朋友们群发邮件,虽然语气谨慎,但是意思明确且坚决地请大家在出席之前主动去做核酸检测。邮件里特别强调说,这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和有一个安全放心的新年假期”,并且还特别指点“我们刚刚做完检测,就在楼下的药房里,很简单也很快!”虽然后来进他家门的时候,并没有像商店、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需要主动出示健康码检验。但是,在饭桌上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说明,“我是阴性”“我有证明”。

      记者的房东太太全家40多人的聚会做法更为彻底:干脆请一个专业人士到现场,挨个给大家做核酸检测。“我是医生出身,我知道这有多重要!但是家族中有人不愿意、有人反对,只好这样强制他们。”

      圣诞节、新年前后这些日子,巴黎街头的药店以及政府设置的各类检测点门前,基本上都人满为患,有的还排着长队。看来,大家都有类似的需求。所以简单地说“法国人不把疫情当回事儿”,好像也不准确;说法国人的文化传统深厚、生活习俗广受尊重,所以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轻易不会改变,尤其是不会“被改变”,似乎与看到的事实也有一定距离。至少在眼下这一波愈演愈烈的疫情面前,有些东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但是,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士对政府强制打疫苗、计划将“健康码”进一步明确为“疫苗码”,而不是用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代替的方案提出疑问。与此同时,根据法国“麻醉和重症医学学会”的数据,目前,约80%的新冠重症病人未接种或未接种完(即只打了一针或两针)疫苗。另一个数据则说明,虽然没有打疫苗的总数只占全国人口总量的不到1/10,但目前确诊病例的1/4都是没有打疫苗的人。未接种疫苗者感染新冠肺炎后的重症率也更高,甚至年龄也更年轻,并非像开始接种疫苗之前的数据所显示的,转重症者大多为有基础病的老年人。

      即使在圣诞、新年假期之后日增三四十万新病例的情况下,根据法国卫生部的统计,截至1月4日,有大约470万12岁以上的法国人仍然对接种疫苗坚决排斥。以至于总统马克龙在一次采访中痛心疾首地脱口而出“对这些人,我要给他们找麻烦!把他们烦到底!让他们去不了餐厅,进不了咖啡馆,去不了剧院,看不成电影!”后来马克龙又在另一个场合再次确认上述这段话的意思,表示对拒绝打疫苗的现象绝不姑息迁就。要知道现在距离总统大选投票只剩三个多月,志在连任的马克龙这样态度鲜明地表态,几乎相当于把这几百万张选票拱手让出。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样勇于担当、旗帜鲜明,不正是法国未来领导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吗?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表态更能吸引选民注意、捕获选民好感的呢?

      疫情暴发以来,好几位法国朋友都在不同的语境下谈到法国的“自由”。虽然角度不同、理解各异,但是这些描述和议论中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自由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你追求的自由不能侵犯别人的自由,否则自由就变成了自私,最终你的自由也得不到保障。马克龙总统在一次采访中,把上述概念如此表述说:“我不能允许一部分人所选择的不打疫苗的自由,影响到其他人的自由!”

      (本报巴黎1月11日电 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