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政府援助蒲甘周恩来凉亭修缮工程及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启动仪式在缅甸蒲甘举行,中缅双方代表出席。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平原,坐落在贯穿缅甸南北的伊洛瓦底河中游东岸,被称为“缅甸的心脏”。公元11世纪,缅族征服了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在蒲甘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蒲甘王朝。蒲甘地区建塔规模堪称缅甸历史上的顶峰,数千座佛塔虽形式不同、颜色各异、高低不一,但都精雕细刻、独具匠心,在国际上享有“万塔之城”的盛誉,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具有极高的历史、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价值,这也使蒲甘成为外籍游客赴缅旅游最感兴趣的地区之一。2019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会议上,缅甸蒲甘佛塔及古城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汉林、贝德诺、达耶其达亚三座古城后缅甸的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蒲甘的著名景区之一,瑞喜宫佛塔由缅甸蒲甘王朝第一位国王阿奴律陀王建于公元1031年,是现今蒲甘规模最大的佛塔,而在瑞喜宫佛塔的东门外侧有一大“奇迹”——一座缅式凉亭上标明的缅文字清晰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捐建”。1961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时任缅甸总理吴努陪同下来到缅甸著名古都蒲甘,向瑞喜宫佛塔捐款。缅甸人民用当时周恩来总理捐赠的款项,在瑞喜宫佛塔旁边建造了一座面积约76平方米的凉亭,供民众拜佛时休息使用。凉亭内部用中缅两国语言镌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先生捐给佛塔伍仟元缅币和当地人民一起建立的佛塔”。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2016年7月,经与瑞喜宫管委会协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委托驻曼德勒总领馆对这座凉亭进行初步修缮。中方还邀请瑞喜宫管委会全体成员访问北京和天津,参观了天津周恩来纪念馆。2016年9月,周恩来凉亭初步修缮工作竣工。周恩来凉亭永远保留在缅甸。为使凉亭更好地为缅甸民众提供休憩便利,发挥中缅友谊的传承作用,中缅双方商定,正式启动对凉亭的进一步修缮工作。据了解,修缮后的周恩来凉亭将汲取蒲甘当地古建筑风格,融合海棠花的元素,在修缮的同时增加建筑的庄重感和历史感。进一步修缮后,凉亭将重新向民众开放。
缅方表示,周恩来凉亭是缅中传统友谊的见证。缅中人民互称“胞波”,这特指两国人民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1961年周总理捐建凉亭以来,两国在各领域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中国为缅甸能源、国有经济、基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支持与帮助。两国在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将促进缅中友谊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距离周恩来凉亭西南方向约5公里的他冰瑜佛塔由缅甸阿隆悉都王建于1144年,高66米,是蒲甘最高的佛塔,在缅甸民众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宗教地位。2016年8月,缅甸政府筹备蒲甘申遗工作期间,蒲甘地区发生6.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及其余震先后导致近400座佛塔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佛塔甚至直接倒塌,他冰瑜佛塔也受损严重。据了解,整体为红砖砌筑而成的他冰瑜佛塔因年代久远、结构松散,地震直接造成佛塔中部第3层、第4层严重受损。当时,佛塔损毁情况非常紧急,若再受到外力作用或水流渗入,将可能导致佛塔拱券结构坍塌。中国政府灾后第一时间派专家组前往蒲甘考察,和缅方共同商定佛塔修复方案,并向缅方提供100万美元现汇援助,帮助缅方实施初步紧急维护工作。
2017年5月,在中缅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缅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开展蒲甘古迹震后修复和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8年9月,中国援助缅甸修复蒲甘他冰瑜佛塔换文签字仪式在蒲甘他冰瑜佛塔现场举行,随后中国文物专家正式进驻蒲甘,同缅方专家一道对他冰瑜佛塔进行全面修复。2019年5月以来,中方派出多批次专家和技术团队携带相关专业设备赴蒲甘考察,与缅方商议他冰瑜佛塔修复方案,现已先后完成佛塔主体结构评估、佛塔紧急加固工程、总体修复方案深化设计等初期准备工作。据了解,此次关于他冰瑜佛塔的修复项目将包括文物本体保护修复、壁画保护、考古、文物安全防范等工程。
中缅两国合作开展蒲甘佛塔修复工作,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在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修复后的他冰瑜佛塔将成为中缅友好新的象征。缅方表示,缅中两国友好关系历久弥坚,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给予缅甸技术上的帮助,在经济领域也提供大量支持。双方将继续通力合作,推进他冰瑜佛塔修复工作,并深化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技术分享与传承,让缅中世代友好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本报仰光1月10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鹿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