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9日 星期日

    守正创新 彰显当代版画价值

    作者:苏新平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9日 09版)

        唤起工农千千万(版画) 周仲铭

        走进博物馆(版画) 臧亮

        忆江南(版画) 陈行晔

        都市意象(版画) 龙勤国

        温暖的城市(版画) 王洪君

      【学人谈】

      编者按

      近日,“第二十四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于重庆拉开帷幕。本届展览从作品创作的完整度、创新度等层面进行评选,既关注作品创作语言的丰富性,又注重其与时代共振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视觉语汇。260件参展作品涵盖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等各类版种,众多佳作描绘国家新貌,反映人民心声,闪耀着中国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光芒,更勾勒出中国当代版画创作的发展版图。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版画是绕不开的重要画种,是中国革命文艺的排头兵,不仅在艺术风貌和创作主题上有着很强的美学力量感,更充当了视觉艺术先锋实验的前哨站,这使得版画在传统的图像复制技术属性之外,获得了独立艺术的崭新身份。

      中国当代版画在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上呈现出的包容性和多元化等特点,是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为了响应鲁迅的号召,李桦在1934年创办广州现代版画会,与胡一川、陈烟桥等艺术家一起推动版画创作朝着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之声的方向发展;到了四十年代,抗战时期的版画创作体现出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创作者依照时代需求对版画的形式语言进行改造,出现了古元、彦涵等艺术家创作的集简约与质朴于一体的经典作品,如《减租会》《狼牙山五壮士》等。

      新中国成立后,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们陆续进入高校,正式将版画纳入现代艺术教学体系,通过培养专门的创作人才,实现版画作为独立画种的开拓性探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批版画艺术家继续秉承知识分子严谨的学术态度,吸纳国内外传统与当代思想理念的精华,小心求证,大胆实验,让复数性、间接性等媒介特点从版画概念中独立出来,使众多运用传统版画技术手段制作而成的作品,生发出超越版画本体美学的社会文化功能,对哲学、社会学等人文领域的前沿动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电子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九十年代初的青年版画家们敏锐意识到数码图像将成为未来日常生活的主流视觉媒介,首先从电子游戏、数字艺术中得到灵感,涌现出以冯梦波、洪浩等为代表的波普样式版画创作者。他们将流行文化的娱乐性转化为严肃的思考,回归印刷传播的社会性层面,重新审视版画与大众的关系,使国际艺术界认识到中国版画与时俱进的蓬勃生命力。

      此后,版画创作朝着传统印痕肌理所营造的平面美学和新兴图像科技的有效转换两个维度发展前进。两者对应的“美术”与“技术”,都是版画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获得的文化身份。

      版画美学精神的普及和制作手段的探索,都需要深厚的知识资源来支撑。因此,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版画专业在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促成了全国范围内众多版画创作群体的形成。素有“草原之花”美誉的内蒙古哲里木版画,就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培养的版画工作者经过代际相传所形成的。此外还有启东版画、姑苏版画和新徽派版画等如今十分活跃的地方版画创作群体。他们发扬新兴木刻运动的历史传统,始终秉持“版画为民,文化惠民”的创作精神。高校是国内外艺术交流的平台和中继站,随着国内艺术院校对国外版画工坊制度研究的加深,以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等为代表的版画工坊,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建成,并通过众多展览活动的举办,面向国际辐射中国版画创作力量,吸引了来自众多国家的版画家参与驻地计划,不仅体现出中国版画创作的文化自信,更为中国当代版画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能量。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学术引领、大众普及抑或是版画创作群体的制度化建设方面,中国当代版画创作可以由多元渠道产生。依靠全方位、多维度的机构布局,新时代的版画创作得以保持版画本体语言的纯粹性与思想主题的开阔性。这样的创作新格局,在“第二十四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展览所呈现的面貌来看,水印木刻的艺术特色与以往有所不同,以《七星公园》为例,作品沿用传统整版套印法表现人民日常生活图景,构图饱满、色彩淡雅,艺术家张靖将国际化的造型语言与中国传统版画美学特色有机融合,体现出创作视野与技法双重维度的“新”;油印木刻方面,周仲铭的《唤起工农千千万》以几何色块构建画面,运用新兴木刻运动时期的艺术表现方式聚焦红色主题,以当代人易于接受的视觉样式诠释革命木刻的基本语法,颇具新意;瞿作纯的《时光叠变系列之五》虽也属于木版画,却呈现出一种随着时间流逝木版印痕有序叠置而成的抽象美感。此外,许多铜版、石版、丝网版作品在充分发挥精致细腻的版种语言特性的同时,都不同程度表现出某种具有哲理思索的美学气质,反映出艺术家对版画新语言的探索。如王宇的铜版画《窥里观外》画面沉稳、意境深邃;林录的铜版画《可编程现场》极富未来感和科技感;武艺的石版画《可触摸的平面》在柔和的质感下暗藏丰富的肌理;牛智颖的丝网版画《复视之城》巧妙运用大量直线营造画面,细节繁密却不失秩序。

      有着近70年历史的“全国版画作品展览”,至今还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在于它始终坚持中国版画创作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作为版画艺术表现的主体。今天,中国版画已发展为语言丰富、技法多样、主题多元的当代美术创作类型,中国版画家具备足够的文化自信和坚定的文化态度,一定能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令人提振精神的优秀作品,彰显中国当代版画创作的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苏新平,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