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凸显。经过数年酝酿与打磨,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于公众所关注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等问题作出系统规制。
专家点评:个人信息关涉人格尊严与自由,大数据环境下更与个人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甚至还影响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等公共利益。个人信息保护法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又充分借鉴域外有益做法,体现立法的前瞻性和完整性,构建起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系列规则,首次在我国确立了一整套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弥补了先前立法的缺陷。尤其是“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定,既明确个人信息权益的基本权利定位,也为处理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本报记者靳昊、陈慧娟、刘华东、王金虎、李睿宸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