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全球最大自贸协定
肖连兵:尊敬的林玉辉秘书长、邓锡军大使,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请你们介绍RCEP、东盟发起RCEP的初衷、RCEP吸引中国和其他亚太成员加入的原因。
林玉辉:RCEP是东盟十个成员国和五个东盟自由贸易伙伴(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区域贸易协定,它涵盖了世界上约30%的人口,全球30%的GDP,1/4的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31%的外国直接投资。这些数字都表明,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
RCEP过去和现在都坚持东盟主导的原则,该原则于2011年首次提出。在2012年的第21届东盟峰会上,与会各方就RCEP的谈判任务达成一致;2013年5月谈判正式启动,2020年11月RCEP获得最终签署。在整个谈判进程中,乃至将来落实RCEP的过程中,东盟都发挥了主导作用。
RCEP是东盟发起的最具雄心的贸易协定,它旨在构建一个现代的、全面的、高质量的、互利共赢的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全文共包含20个章节、17个附件和54个承诺表。这份协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之前《中国-东盟自贸协定》没有涵盖的领域,如电子商务和中小企业。
RCEP为其缔约方带来了巨大利益。它简化了贸易规则,为整个地区的贸易者和企业主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准入。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将被消除,针对服务贸易和投资的限制性措施将在特定时间内取消。RCEP将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通过一个单一的区域贸易协定连接起来,目的是深化全球主要贸易国在电子、汽车、纺织品和服装、农业等各个领域的互联互通,最终增强本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因此,RCEP将协助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环境,从而进一步扩大贸易和投资,为缔约各方创造新的商业和就业机会。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RCEP能助力各缔约方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复苏。
邓锡军: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都选择加入RCEP?首先,众多“10+1”自贸协定蓬勃发展,让各国都尝到了甜头,也为更大规模的区域经贸架构提供了强大骨干,坚定了各方对多边合作和自由贸易的信心。其次,各方对东亚这一全球经济增长中心高度认可。RCEP15国的人口、经济体量和贸易量均约占世界的三成,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规模超过欧盟,带来的红利空前可观。据研究机构测算,到2030年,RCEP将带动各成员国GDP每年额外增加0.2%。再次,RCEP的吸引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即东盟领导。东盟本身多元性强,立场更为平衡、务实和包容,其主导的谈判兼顾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利益,让尽可能多的人搭上船,致力于共同繁荣,而非一味追求高标准,甚至出现发达国家以强凌弱的情况。这样的机会对于本地区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颇为宝贵的。
肖连兵:能谈谈RCEP谈判的历程和中国为推动RCEP签署作出的贡献吗?
林玉辉:与任何贸易协定的谈判一样,RCEP的谈判过程对各方来说也是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RCEP是一部全方位的协定,它经历了密集和反复的技术磋商。离开各方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协定不可能最终签署。RCEP的谈判过程本身也将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聚集在一起。此外,RCEP谈判还涵盖了《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因此,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些都使谈判的过程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也正是由于这些困难,在8年多的时间内,各方共进行了31轮正式谈判。2021年终于获得了生效所需的最低数量的批准书/接受书,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国在协定生效的准备和批准阶段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也是第一批批准该协定,并向东盟秘书处递交接受书的国家之一。
邓锡军:RCEP这一重大成果可谓艰难玉成。RCEP15国中,既有全球领先的发达国家,也有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迥异,文化背景、政治体制多样,在谈判过程中肯定存在很多分歧与折冲,平衡各方利益需要高度智慧。这是RCEP谈判难度大的本质原因。再就是“海量”的谈判工作,逾1.4万页的协定文本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折冲。关于货物、服务、投资市场准入承诺等共计225对双边谈判,双方要就数以万计的产品进行细致磋商。发达国家自由化雄心水平普遍很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尽可能降低门槛,各方也都面对来自国内产业部门的压力,这些都给谈判带来巨大挑战。
在推进协定谈判的过程中,东盟的中心地位和领导作用是“定海神针”,得以推动如此多国家消除诸多差异,作出政治决断,最终达成协定。中方始终坚持和维护东盟中心地位,为推动RCEP达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方没有缺席一场部长会和谈判,并在关键时刻主办部长会和谈判,以“促谈、促合、促成”的精神推动解决谈判的难点问题,为谈判作出突出贡献。协定签署后,中方加快履行国内程序,并于2021年4月向东盟秘书长交存中方核准书,在非东盟国家中率先正式完成核准程序。
包容和可持续复苏的有力工具
肖连兵:你们对RCEP如期生效有何评价?RCEP对后疫情时代亚太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林玉辉:迅速地批准过程充分彰显了各方对RCEP的坚定承诺。RCEP是实现疫后包容和可持续复苏的有力工具。对东盟来说,落实RCEP是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将开辟机会,扩大区域贸易和投资,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这对疫后复苏至关重要。RCEP生效后,本地区可以实现更加便捷的货物流通和跨境服务,以及更加便利的投资活动。RCEP的缔约方还将获益于更简化和统一的贸易规则,以及更大的货物、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准入。为提升本地区在全球的竞争力,协定还将降低区域内跨国贸易的成本。RCEP生效后,缔约方之间65%的产品贸易限制将被取消;此外,在特定时间内,92%的贸易限制会被取消。由于企业可以评估RCEP对本地区商业模式和商业关系带来的长期机会和影响,RCEP成员之间明显加强的经济一体化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届时,许多企业将扩大规模,雇佣更多的员工,充分收获RCEP带来的好处。
邓锡军:历经艰难曲折,我们欣喜地看到,10个成员国已完成RCEP核准程序,确保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正是因为RCEP成员国都深谙RCEP带来的是“真金白银”和共同繁荣,其价值和潜力是其他经贸安排不可比拟的,所以各方都勠力同心,克服地缘政治不利因素和疫情带来的多重困难,加快国内核准程序,盼望尽早启动这艘航船。
RCEP生效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疫后经济恢复和增长。一是有力提振地区各国对疫后经济增长的信心。RCEP成员国共同推动协定如期生效,对外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强烈信号。二是促进区域贸易投资大幅增长。在原有“10+1”自贸协定基础上,RCEP货物、服务、投资开放水平均创新高,加上众多新的便利化措施,将进一步提升贸易创造效应,带来蓬勃商机。三是巩固和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RCEP实现了众多经贸规则和标准的统一,将大幅优化域内整体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实现地区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此外,RCEP还将通过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技术援助,逐步弥合成员间发展差距,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推动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彰显依靠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肖连兵:你们如何看经济全球化的走势和亚太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
林玉辉: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脱钩的风险。然而,在后疫情时代,可持续的复苏需要国际社会各成员一致努力,调动全球范围内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贸易和投资资源。许多新型的全球挑战,如公共卫生、气候变化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无论在区域层面还是全球层面,各国都应加强合作、密切协作。此外,尤其需要注意到的是,RCEP是在反全球化情绪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签署的,本身就彰显了地区对自由、包容和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的坚定承诺。
我们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经济震荡面前是脆弱的,这是此次疫情全球大流行带给人们的惨痛教训。因此,RCEP将强化区域和全球价值链,使其能够抵御未来的冲击。首先,RCEP会给本地区大大小小的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使其更好参与并融入区域和全球供应链。其次,这也会给国际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供应商选项,从而打造更具韧性、可抵御未来经济动荡冲击的全球价值链。再次,一些促进货物流通的措施,如更直接的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将帮助本地区的制造商更有效地满足供应链的需求。
邓锡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种新挑战层出不穷,“逆全球化”消极论调重新抬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强调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支持世界各国扩大开放,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这对凝聚世界开放共识、提振各国开放信心、推动全球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RCEP本身就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成果,必将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引擎。其签署和正式生效给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心剂,传递了一个强有力信息:推动疫情后经济复苏必须依靠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封闭排他、蓄意“脱钩”只会适得其反。RCEP全面生效将使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和生产基地的东亚地区保持增长势头,其溢出效应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提振全球经贸信心。
肖连兵:RCEP成员还需要做什么工作?中方可以为东盟国家实施RCEP提供什么支持?
林玉辉:2020年RCEP签署后,各缔约方一直围绕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生效问题开展各种筹备。首先,缔约方有必要在国内通过一些实施细则,在国家层面有效落实RCEP的承诺。其次,缔约方需要不断在各自的企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开展宣传推广活动,让信息获取能力有限的企业充分了解RCEP。再次,缔约方应充分利用RCEP框架下的经济和技术合作计划,以支持协定能够以包容和高效的方式得到落实。我相信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贡献将得到东盟各成员国的高度赞赏。
邓锡军:为确保RCEP顺利有效实施,RCEP成员一方面需要做好所有的技术准备工作,另一方面需要为域内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熟知和利用好RCEP提供充分支持。为此,中方已经完成RCEP实施的相关技术准备工作;开展协定的宣传和培训,协助地方、行业组织、企业全面熟悉RCEP规则;建立自贸区实施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中方愿为东盟各国实施协定提供各类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协助,使各国从协定中更多受益,特别是在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贸易便利化等方面,面向东盟开展能力建设和技术合作,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与“一带一路”相得益彰
肖连兵:你们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的推进情况?“一带一路”倡议可怎样为RCEP提供支持?
林玉辉:“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增强东盟内部以及东盟同其他区域的互联互通,进而提升东盟的竞争力、经济繁荣和经济韧性。通过加强《2025年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MPAC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联系和协同,东盟与中国可以实现更紧密的合作。2019年通过的关于协同推进MPAC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重申了我们的坚定承诺,即通过RCEP实现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
东盟在2019年发布的《东盟基础设施初步计划》明确了东盟成员国的基础设施优先项目。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强化了此前该领域的趋势,还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如探索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能源转型、数字互联互通、供应链韧性,以及私营部门的深入参与等。因此,东盟和中国存在广泛的合作机遇。中国可以支持现有的《东盟基础设施初步计划》,并为东盟未来的基础设施优先项目提供发展融资。
邓锡军: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中国与东盟十国均签订了“一带一路”双边合作文件,与东盟签订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在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依然呈现出全面深入发展的良好态势。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国际陆海新通道等一批接地气、惠民生的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不断助力区域互联互通。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实现了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双向投资累计已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一带一路”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为东盟各国抵御疫情冲击、加速经济复苏、促进人民福祉提供了重要助力。
RCEP与“一带一路”可谓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了中国与RCEP相关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成为助力RCEP成功签署的重要因素。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都倡导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两者发挥叠加效益,可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开放、安全和稳定。
开创中国-东盟关系更加精彩的下一个30年
肖连兵: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你们对双方关系有何评价和展望?对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有何思考和建议?
林玉辉:2021年东盟—中国对话关系建立30周年,这是双方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0年来,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持续巩固和扩大。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东盟和中国积极合作并相互支持。中国向东盟及其成员国提供了各类支持和援助,减轻了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还向东盟供应了充足的疫苗,加快了我们各领域的复工复产。对于疫后复苏,东盟期待中国给予支持,包括协助落实《东盟全面复苏框架》。
在经济合作方面,东盟和中国可以继续探索在各领域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在数字经济领域,包括数据治理、跨境数据流通、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包括能源转型、技术转让、碳市场发展和循环经济供应链。东盟和中国同意在更多新的领域加强合作,如创新、技术、数字经济、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和新能源等。2021年是东盟-中国可持续发展合作年,现在合作年活动已延长到2022年。
此外,东盟和中国的人文交往和文化纽带持续增强。双边人文交往极具活力的一个有力证据,是东盟和中国人民对探索和了解彼此文化的兴趣不断增加。2019年,双方人员往来达6500万人次,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的客源地。展望未来,双方应继续加强在教育和青年方面的合作,并增强在新媒体和技术等信息领域的协作,在未来几代人之间建立起友谊的纽带。在东盟准备重新向国际游客开放之际,我们深化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东盟旅游数字平台项目”,推动东南亚成为受中国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过去30年来,东盟-中国伙伴关系已经发展成为本地区最具实质和活力的伙伴关系之一,它不仅造福双边利益,还为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展望未来,我们双方领导人在双方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共同宣布建立东盟-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一个新的里程碑,双方需要加倍努力,使这一伙伴关系更有意义,更具实质性和互利性。纪念峰会通过的联合声明也为推动东盟-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促进本地区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我们期待着将领导人的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
邓锡军: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启动对话进程以来,双方关系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最为成功的典范。双方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聚焦互利合作、发展共赢,建成发展中国家间最大自贸区,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在危机与挑战面前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命运与共意识和兄弟伙伴情谊更加深入人心。历经30年发展,中国与东盟已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最富内涵的合作伙伴、最具活力的战略伙伴,成为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支柱。
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印尼时提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目标,为双方关系发展擘画了蓝图。不久前中国与东盟举行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习近平主席同东盟国家领导人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提出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家园”愿景,为双方关系发展进一步规划了方向和路径。
展望未来,我们应着力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建设和平安全共同体。密切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沟通,深化战略互信,扩大防务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合作,维护好南海和平稳定。秉持东亚合作精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公平主义。当前应优先加强抗疫合作,缩小“疫苗鸿沟”,完善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筑牢卫生健康安全屏障。二是建设发展繁荣共同体。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合作共赢。充分释放RCEP生效实施红利,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深化数字、绿色等新领域合作。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提升可持续发展合作,形成共同发展的合作圈。三是建设民心融通共同体。深化文化、教育、旅游、智库、媒体、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促进民心交融。扩大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亚洲价值理念,建设包容共生、和谐和睦的大家庭。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愿与东盟一道,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推动全方位合作提质升级,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开创双方关系更加精彩的下一个30年。
(中国驻东盟代表团协助,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王培尧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