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一堂生动有用的大思政课怎么讲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周世祥 柴如瑾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8日 13版)

        南昌市二十八中湾里实验学校,学生在思政课上学习党史知识。

        一支英雄枪与一堂思政课。上海中学师生在思政课堂上交流观摩革命文物的感想。新华社发

        一支英雄枪与一堂思政课。上海中学师生在思政课堂上交流观摩革命文物的感想。新华社发

      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五年来,各地各校不断改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随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思政课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显著变化——课堂更大了、讲授队伍更大了、取材范围也更大了。

      一堂堂大思政课,开到了指尖屏上,开到了田间地头,有声有色、有知有味,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1 拓展时空,思政课走进社会大天地

      金秋九月,青藏高原大地流金。正是青稞成熟的季节。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40多名师生来到市南郊甲措雄乡斯马村。这里,有一片他们自己耕种的土地。

      “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一株怎样的青稞?”走在田里,益西措姆老师带领同学们清点一株青稞大约可结多少粒果实;藏文泽吉老师介绍起了日喀则种植青稞的历史与文化;格桑玉珍老师引导学生明白每一项成就,都是劳动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取得的。

      伴着阳光下的青稞香,孩子们度过了“金色”的一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西藏”的道理扎扎实实刻在了孩子心中。

      这是以大地为纸、实践为笔、能行走的思政课。它摒弃了言之无物的空洞说教,以喜闻乐见、更具亲和力的形式,让艰深理论落到学子身边、心间。

      “传统的思政课堂,有规定的时间、指定的教室、固定的桌椅、既定的教案以及确定的答案,这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思政课,极易陷入空洞说教和机械灌输,具有难以避免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说:“让思政课堂走入社会大天地,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各地各校纷纷抓有效载体、关键群体,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举措:

      一是向新走,利用的是新媒体新技术,抓住的是青年学子“网络原住民”的代际特点。佩戴VR眼镜,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走起”,同学们有何新的发现?在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概论”选修课上,一套包含VR眼镜、云资源、全景相机的“思政VR”教学产品构建起“红色场馆我来学、我来讲、我来建”三位一体的VR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向内挖,挖掘的是身边人身边事,激活的是青年学子的亲身体验、感同身受。河南省教育厅创新开展“百年党史青年说”百校大学生讲党史大赛活动,征集119所高校712件作品,内容涵盖党的革命史、发展史以及新时代党员的先进事迹等,特别是发生在河南省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爱国主义运动史、抗日流亡办学史等,用“身边的党史”让学生看到镌刻在中原大地上的党史印记。

      三是向外去,依靠的是协同力量,去往的是能锤炼青年学子意志的社会大天地。上海构建校际联动、区校联动、校社联动、校企联动等四个协同育人机制,全市2000多家社会场馆成为“实践课堂”,还正在推进校外教育的地方立法。

    2 强壮队伍,思政课有了“引路人”大团队

      要把一门《汽车构造》课上出思政味,该怎么做?

      清华大学车辆运载学院教师刘亚辉、仇斌与季学武的做法是,“抓两线起一格”:“抓两线”,指的是在抓住功能需求、基本原理和结构实现这条逻辑线的基础上,增加结构发明创新的时间线,回溯学科发展历史,培养科学创新思维;“起一格”,即紧密结合我国汽车行业成功的科研案例,特别是个人与团队在清华大学做出的科研成果,凝练清华之格,树立技术兴业强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们实践效果显示,这样将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学习探究,也能在能力、科学思维和价值观方面给学生们以更大的启迪。”刘亚辉告诉记者。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不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思政课有了“引路人”大团队。

      但记者也发现,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有老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知道该融入什么、也不清楚该如何自然地融入。

      难点,怎么破?一些学校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清华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并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一院一策”推进落实;组织跨院系“同行备课会”,推出130多位各类型课程教师分享的“同行锦囊”。

      武汉大学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跨学科教师社群“青年教师教学联谊会”的平台优势,以教学名师讲坛、青年教师圆桌谈、十八栋读书会等为载体,邀请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一起,开展集体备课、联合备课,推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积极探索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制定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系统化培训方案,从传承北理工精神、掌握理念方法、学习优秀经验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培训形式,帮助教师在思想上补“钙”,理念上充“电”,实践上加“油”,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3 答疑释惑,思政课讲出深刻解释力

      课堂更大了、“引路人”更多了……日益变大的思政课上,90后、00后大学生最想获得的是什么?

      还是理论的解释力。

      “有故事,有情怀,有难度,有思想,一堂课下来淋漓尽致,太爽!”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开设的思政课非常抢手。“思政课不能只是单纯的‘正’,而是应该正视历史上的所有挫折,辩证地为学生解释历史的复杂性,并进行深入的科研探索。”李蕉说。她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张力”的历史故事,并进行了层层推演逻辑,不断引发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不论取材范围、发挥空间再怎么大,思政课的主题一定要鲜明、解释力一定要强,才能让思政课不陷入‘只讲故事不讲理论’‘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怪圈。”采访中,不少一线教师认为,紧扣时代主题、抓住时事热点、回应社会关切,才能“一击即中”打动学生。

      记者调研发现,“大思政课”的发展趋向下,教学空间不断扩大、多师资重新组合,对教学结构的处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刻考验着教师的授课能力。

      对此,各地也纷纷拿出了实质性举措。

      比如,北京市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组织思政课教师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举办“同备一堂课”活动,为北京市大中小学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作辅导报告。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分课程指导教师将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学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师讲好这堂“必修课”的能力水平。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接下来,将以做实线上教研,开发建设教学急需的问题库、案例库、课件库、示范教学库等教学资源,分专题轮训等形式,全方位助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本报记者 邓晖 周世祥 柴如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