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燕山大学:

    推进产教融合 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刘维尚 孙利 陈国强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09版)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学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0年起独立办学,多年来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布局新兴研究方向及领域,着力实施教育对外开放,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而努力。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阵地,学校充分认识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使命和职责,自觉担负起使命与责任,扎实开展产教融合教育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思路,扎实实践

    将乡村振兴作为产教融合重要内容

      学校积极践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主动投入乡村振兴大潮之中。

      创新思路,从文艺惠民、文化惠民入手,送文艺作品下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以设计赋能美丽乡村,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提高文化品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学校积极组织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燕山大学选拔赛”,其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参赛者充分挖掘专业优势,以商业手段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师生参加“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暨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以“乡村振兴专业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学校先后组织23届研究生支教团分赴青海省、四川省报到上岗,开展支教服务工作,以教育扶贫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提供燕大方案、贡献燕大智慧;以获得河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的“燕山大学李保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先锋队”为抓手,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搭建科技立项及志愿服务平台,围绕村庄建设规划、智慧乡村建设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投身乡村振兴。

    全面合作,多方联动

    以产教融合具体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将现有专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从服务角度入手,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多方联动,以产教融合的教学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汇聚专业能力,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学校先后与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河钢集团宣钢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平台共建、科研合作等深度合作长效机制;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邯山区、围场县等多地人民政府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地方政府全方位、高质量的合作;以“燕山大学—青龙合作发展大会”为抓手,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发扬“学研产协同”办学特色。

      学校成立教学联盟,成立“燕山大学—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开发校企业合作课程、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跨专业复合型专门人才。

    深入思考,全面挖掘

    夯实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

      深入思考,全面激发、挖掘教职工队伍的潜力,夯实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

      学校先后派驻多批驻村干部入村工作,扎实践行“燕大人家国情怀”文化品格,用科学的力量、文化的传承助力产业发展。学校驻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银里村工作队《燕山大学教育扶贫铺就“七彩银里”幸福路》项目获得全国第三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学校不断挖掘、整理驻村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先进典型,把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学校教师编审的咨政报告《加快“两山”片区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乡村振兴》提出,应促进“两山”片区现代农业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产业化经营放大特色产业优势,收获了良好反响。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燕山大学自觉担当起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和信息优势,找准乡村振兴路径,努力做新时期乡村新产业、新文明建设的实践者、见证者。

      (作者:刘维尚 孙利 陈国强)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