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怀纯粹之心 赴开阔远方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07版)

      【记者快评】

      这是一群纯粹而专注的青年,一谈及自己的专业,眼神中总有光闪过。采访中,他们尽力把晦涩的术语转化为简单、通透的语言,记者得以深入其间,将那些历经时间淘洗、沉淀的思考呈现给读者。

      逆与顺。科研中,碰壁之事常有,但他们不是在深渊中踌躇,而是换种思维理解“不顺”背后所蕴藏的无限可能:有不顺,恰恰是好事,太顺利反而无法证明选题的价值。如果把科研比作爬山,山路崎岖、怪石嶙峋,但走过一程,就会发现曲径通幽,然后才有豁然开朗之感。面对不顺,每人都有独特的办法:暂时放下,待知识更新、方法优化之后再来突破;从具体例子着手,循序渐进、逐一解决;反复试验、寻根问底,直到灵感闪现……无论如何,只要方向正确,能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可看到瀚海中扬帆的那只航船。有人坦言,不少问题要考虑三五年,一篇论文要等十多年才有结果。历经这样的打磨之后,再遇坎坷,自然能从容迈过。

      得与失。不可否认,学术圈里也掺杂着浮躁与嘈杂。此情此景下,有的人坐不住了,盲目追求“短平快”的项目,希望靠简单易行、赶时髦的速成成果堆砌起个人晋升的敲门砖。但在更多青年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有人坚守着看似冷门的专业,最终靠源头创新脱颖而出,成了备受瞩目的那颗新星;有人面对诱惑,更明白得失的分寸,不慕虚华反而得到更多帮助;有人不满足于浅尝辄止,深入探寻精蕴,向着更为纵深的领域开拓……如此看来,在更宽阔的空间里思考个人得失,一定会有更多启发。

      个人与国家。与老一辈科学家相比,今天的青年或许少了些艰苦的锤炼,但在新时代的场景中,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理想与热忱。在采访中,很多青年谈及导师或学科“标杆”,认为他们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与家国天下的人格魅力给了自己深厚的滋养,是擦亮自己人生底色的关键。这些先行者们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祖国需要的地方释放光与热。他们的人生信条,被这一代青年赓续至今,在坚守的事业中找到了更加崇高的意义,奔赴更为开阔的远方。

      (本报记者 李晓)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杨雪丹、靳晓燕、常河、陈建强、晋浩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