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从“牧光互补”到“水光互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04版)

      【稳健前行开新局】

      光伏不仅能发电,还能养羊——这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塔拉滩的神奇之处。

      站在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的观光塔上,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尽收眼底。绵延的光伏板蓝到天际线,活脱脱又造就了一个“青海湖”。在一个个光伏板的“庇护”下,昔日荒滩变成了牧场,两千多只羊满地撒欢,成为当地独特一景。

      荒漠戈壁和高海拔的超长日照,是光伏发电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近年来,青海在海南州共和县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占地609平方公里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

      “原来这里土地沙化严重,自打建了电站以后,草长起来可以养羊,收入也提高了。”提起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牧民向占奎感慨。

      诚如向占奎所言,有了光伏板的覆盖,地表蒸发量大幅度减少,水分留住了,植被也得到逐步恢复。“数据表明,光伏板的铺设,使园区内风速降低了近50%,蒸发量降低了30%,非常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与生长。”青海黄河光伏维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宦兴胜介绍,清洗面板的水对草地有一定滋养作用,再加上光伏板本身的遮蔽性,令土壤涵水能力大大提高,昔日不毛之地换了新颜。

      可是,杂草越长越好,就会遮挡光伏板影响发电效率,还会在冬季存在火灾隐患,于是电站就动员周边村民在这里养起了“光伏羊”。此外,由村民们承担清洗光伏组件、割草等工作,也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渠道。

      一座电站,能发电,有肉吃,治风沙,济贫困,解难题……这种牧光互补的模式,不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美丽”,而且赋予了清洁能源产业更丰富的内涵。

      光伏发电虽好,却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的问题。为此,黄河公司联手相关科研院所,研发了“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控制系统,将光伏发电转换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

      距离塔拉滩生态光伏园40多公里,就是龙羊峡水电站。在这里,“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被看作一台新机组,可以进一步增强水电站的调峰能力。在业界专家看来,“水光互补”模式不仅提高了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实现了水力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还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安全并网问题,为我国发展清洁能源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在我国还有很多像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这样的项目,它们稳步推动技术革新,让绿色新能源造福于民。“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9.34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1/3,占国内发电总装机的42.5%,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看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减污降碳成效显著,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