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追求一种更加公平、合理、团结的发展模式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6日 08版)

        奥斯卡·帕利里

        (Oscar Parrilli)

        阿根廷祖国研究所所长、参议员、总统府前秘书长

        柴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

        肖连兵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秘书长

        四月一日,工作人员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埃塞萨国际机场卸载运抵的中国新冠疫苗。新华社发

        3月3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拉普拉塔市,一名医务人员准备将中国新冠疫苗放入简易的冰柜中储藏。新华社发

      【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阿根廷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重要帮助”

      肖连兵:尊敬的帕利里先生、柴瑜女士,请你们谈一谈新冠肺炎疫情对阿根廷以及拉丁美洲的影响。

      帕利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健康危机和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拉丁美洲也未能幸免。最新研究和统计数据表明,拉丁美洲将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因为这里原本就存在高失业率、非正式工作、贫困等问题,财富集中在收入最高的10%的人手中。2020年3月,阿根廷政府决定实行隔离政策。本届政府接手的是阿根廷有史以来外债负担最重的局面,严重的社会危机与公共卫生危机并存。我们的领导人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和克里斯蒂娜立刻承担起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责任,把“保护每一个阿根廷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将尽可能多的资源配置到国家卫生领域,除了现有的医院,还建造了新的医院。在这一过程中,阿根廷工业实现了振兴和创新,研发了应对新冠病毒的医疗用品和治疗方法等。

      因为我们仍然身处疫情之中,而且不知何时结束,所以谈论“疫情之后”并非易事。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政府肩负着指引阿根廷政治命运的重任,将努力解决疫情中社会、经济、财政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柴瑜:对于拉美国家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特别突出。拉美国家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体系尚待健全,社会保障能力有限,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不仅财政支持面临着巨大缺口,而且与抗疫相关的产业一时也无法满足需要。阿根廷也存在着通货膨胀以及债务高企的问题,因此要实现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目标,还需要各国团结合作作出艰苦的努力。

      肖连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阿根廷与中国之间采取了哪些抗疫合作举措?

      帕利里:在疫情期间,阿根廷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重要帮助,帮助阿根廷挺过难关的、最早一批、不可或缺的药品就来自中国。阿方安排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完成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北京或上海之间的航程,将中方捐助及阿方自购的大量医疗用品运往阿根廷,迅速支援阿根廷的卫生系统。在人道主义援助的第二阶段,中阿就新冠疫苗的供应达成重要一致,签署了购买中国国药新冠疫苗的协议,数百万支中国疫苗运往阿根廷。阿中双方一直致力于开展双赢合作,以技术为重点,在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加强双方的技术交流以及国有企业、私有企业的联合。中国不仅又一次帮助了阿根廷,而且帮助了很多拉美国家,通过卫生、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帮助我们缓解了严重危机。

      柴瑜:中阿抗疫合作充分彰显了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合作精神,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疫情期间友好城市相互支持。中国刚发生疫情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何塞西帕斯市为湖北襄阳市、江西上饶市寄来抗疫物资。二是阿根廷出现疫情初期,中阿迅速搭建“空中桥梁”,向阿运送大量呼吸机、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缓解阿根廷面临的医疗物资短缺的压力。三是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阿根廷对中国的红酒等产品出口逐渐恢复正常,中国市场需求为受疫情打击的阿根廷经济带来了积极影响。四是中阿两国开展了包括临床试验等多项疫苗合作,中国为阿根廷提供疫苗,双方就在阿根廷合作生产国药集团新冠疫苗达成共识,争取尽快开工。疫情无情人有情,中阿两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两国传统友谊在抗疫斗争中得到升华。

    “中国把保障健康、保护生命放在了首位”

      肖连兵:应该如何评价中国的抗疫举措

      帕利里:中国应对疫情的行动表明拥有一个高参与度的强大国家的重要性。中国根据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行事,有长远规划。反观西方,他们以自由市场为核心所实施的大部分政策都是失败的。在严重的疫情中,中阿双方的领导层都让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身处危难的人民度过危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经济和财政条件。我们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度过危急情况、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是因为它有高水准的国内秩序,这种秩序有利于决策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保护数量庞大的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控制疫情的发展。

      柴瑜:首先,中国抗疫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理念,以及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国的制度优势为疫情得以快速控制提供了坚强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武汉及湖北人民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为全国抗疫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其次,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世界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抗疫物资和资金援助、医疗专家组和疫苗支持,其中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国际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主张。中国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抗疫中的行动充分证明了中国的伟大力量和自觉担当。

      肖连兵:在抗击疫情中,中国彰显出了国家治理观念的优势,对这一点,应该如何看待?

      帕利里:我认为,中国的哲学理念也体现在了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身上。这种哲学追求平衡和行动。在这种哲学中,政治是用以规范和规划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主要工具。中国政府的防疫理念与其传统的国家治理价值观有关,即以强有力的决策和直接行动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能够观察到,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危机中,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有序地开展组织工作,保障了卫生领域各项事务的正常进行,以最优方案解决疫情导致的紧急状况。中国把保障健康、保护生命放在了首位,在卫生和科学领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刻苦攻坚,其成果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求,还帮助了很多需要医疗用品的国家对抗疫情。

      柴瑜: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是现代国家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国家竞争的关键因素。现代国家的治理核心是制度。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观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中心。中国的制度选择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积极性,人民当家做主实现发展,社会发展的成果也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才是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后疫情时代,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价值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适应实践发展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肖连兵:阿根廷祖国研究所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出版的《主权外交政策》即将问世,请介绍下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帕利里: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和中国人民分享克里斯蒂娜博士在担任阿根廷总统期间的讲话和活动,体现了其在外交领域的观点和决策,涉及她在地缘政治、国家运动、国际机制等方面的理念以及强化阿根廷与“欧亚核心”(由中国、俄罗斯组成)的关系的决策,并收录其在国际政策方面的讲话。我们相信本书将为阿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政治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具体而言,克里斯蒂娜的发言曾多次提及“构建和维护多边世界”,这体现了包括我在内的阿根廷政界同仁的心声。中国在全球多边主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阿根廷也在地区范围和世界范围内有着积极参与。面对疫情以及疫情造成的后果,我们更加相信阿根廷将坚持同样的立场,因为我们知道,危机局势需要这样的立场。

      柴瑜: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加速推动国际格局的变化。个别大国奉行单边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更要清楚自身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位置,在捍卫主权的基础上,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寻求空间。国家主权是国家的固有权力,目的是保护国家的完整性,保护全体国民的利益。这正是《主权外交政策》一书的核心思想之一。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这是中国与阿根廷一致的观点。

      新中国建立不久,中国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提倡的就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这一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加深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相互理解和信任,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也推动了南北关系改善和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这些主张同样可以在《主权外交政策》一书中找到共鸣。特别是阿根廷前总统提出的“多边主义在于平等的决策权”这一观点,与中国提出的积极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不谋而合的。哈佛大学斯蒂芬·沃尔特最近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承认:世界或许想要中国倡导的规则,因为各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境内的事情不会被施压。

      肖连兵:疫情暴发后,中国多次向国际社会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您二位如何看待此举?

      帕利里: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必要讨论未来几年将由何种规则和价值观治理世界,因为疫情恰恰凸显了现有的国际秩序准则——“金融无政府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几年前,时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曾在二十国集团会议中提到这一概念。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新兴国家可以由此创建一个以追求和平、保障社会福利和有尊严的劳动以及“爱护共同家园”为优先目标的社会制度,而非专注于金融投机行为。因此,有必要推动多极化发展,为各国留下更大的回旋空间来制定其主权外交政策,这符合每个国家的实际利益,而非为了解决共同问题而放弃必要的国际合作。

      在此框架内,阿根廷正在积极开展国家主义-民主主义项目,致力于重建一个比疫情期间更美好的社会。全球正在经历的大危机给我们留下的任务是追求一种更加公平、合理、团结的发展模式。

      柴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等重要决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这一重要理念的欢迎和认可。其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倡导和平与安全。当今世界传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危机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等基本人权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各国更需要摈弃成见、齐心应对。其次,倡导开放与繁荣。当今世界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但是存在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保护主义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再次,倡导健康与美丽。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向人类生存提出了严重挑战。生命健康权无国界、无种族、无关社会发展水平,中国提出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尊重全世界各国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保护地球环境也是人类共同的任务。中国把生态文明纳入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之中,并作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中和、碳达峰的国际承诺。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行动不仅提升了应对全球性公共危机和问题的信心,也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拉关系发展的机遇”

      肖连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后疫情时代将给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国家带来什么改变?

      帕利里:《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全面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对拉政策的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旨在推动中拉各领域合作实现更大发展。我认为,在这一框架内,将拉丁美洲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中拉关系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机遇。就阿根廷而言,应通过有效协调,依托这一倡议推动国家利益的实现、创造有尊严的劳动、改善国家基础设施状况,从而强化经济,推动社会正义,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联邦制的有效发展。

      柴瑜:“一带一路”倡议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加强沟通磋商和务实合作,旨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截至2021年1月30日,中国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拉美地区国家的积极响应。2018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贺信中指出,历史上,我们的先辈劈波斩浪,远涉重洋,开辟了中拉“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们要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开启中拉关系崭新时代。

      目前已有许多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倡议给拉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拉关系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拉双方应进一步提升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水平,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更应推进共建卫生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为建设中拉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肖连兵:对中阿两国关系应该如何看?

      帕利里:我对两国之间的合作深信不疑。2022年是中阿建交50周年。2004年至2015年期间,阿根廷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中阿关系、加强双边合作,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华关系一直是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和克里斯蒂娜政府执政期间阿根廷外交政策的核心支柱之一。我认为,在未来,两国将继续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互相分享并学习知识和经验,打破长期被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这一“单一思想”统治的局面。我非常高兴和荣幸地参加了于今年10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拉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此次活动为加强和深化中阿两国及其人民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柴瑜:明年是中阿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阿关系稳步向前发展。2014年两国元首签署了建立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8年又发布了两国政府共同行动计划(2019—2023),两国元首一致同意,以更加广阔视野谋划两国关系发展蓝图,携手开创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中阿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两国不仅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农牧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教育、媒体、科技、体育、文化等领域也开展了深入交流,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日趋抬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阿双方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基础上发挥负责任的作用。首先,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改善并加强全球治理,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加强在多边机制中的协调和配合,深化南南合作,共同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其次,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沟通,对接两国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合作。不仅推动扩大阿根廷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而且在贸易投资便利化、能源多元化、基础设施、金融合作、卫生健康、人文青年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力度。中阿两国合作前景广阔,双方都期待继续做好伙伴和好朋友。

      (本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协助,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博士研究生郭晓娜翻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