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医学类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是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邵阳学院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4个本科专业。邵阳学院文学院自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文史专业“教研融合,学术育人”模式:通过强化“三全育人”理念、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设研究性课程等具体措施,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赢,获得了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的赞誉。
强化“三全育人”理念 探索改革教研育人途径
邵阳学院文学院以“教研融合,学术育人”模式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改革教研育人途径。一是全员育人。文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参与学生培养。二是全程育人。贯穿大学四年,旨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不同阶段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全方位育人。通过“四项达标工程”(普通话过级达标、英语过级达标、计算机过级达标和体育达标)和“六个一工程”(读一百部名著、背一千篇诗文、写一百篇文章、发表十篇诗文、写一手好字、参加一个社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立线上网络学习平台,打造线下“邵阳学院诗词大赛”“三言曲艺社曲艺新秀大赛”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教研融合空间、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近年来,通过强化“三全育人”理念,邵阳学院文学院应届本科生就业率达90%以上,研究生录取率达15.16%。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
2005年,邵阳学院文学院借鉴知名大学本科办学的成功经验,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从新生入学伊始,本科生导师通过课堂思政、师生座谈、谈心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为顺应“新文科”发展需要,学院鼓励教师将科研融入本科生课堂,让学生跟着老师做科研,借助“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学科知识竞赛—创新性研究项目”等训练模式,逐步形成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相结合的“三结合”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近年来,文学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00余项,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20余项。
建设研究性课程 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邵阳学院文学院坚持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仅要围绕学科建设,而且要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教研融合、学术育人”模式将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师的成就感,有效化解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文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13项(含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文学院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本科专业建设以及研究性课程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科研成果开设了一系列研究性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小说研究》《诗歌研究》《〈红楼梦〉研究》《文艺鉴赏》《唐宋诗词鉴赏》等研究性课程;历史学专业开设了《世界宗教比较研究》《五缘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湖湘文化与湘籍名人研究》《湘西南石刻调查与研读》《湖南民俗文化鉴赏与调查》等研究性课程。这些研究性课程有助于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文学院50%左右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相关,学生公开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
(作者:钱毅 黄建军 袁龙 姚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