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防返贫 强党建 促产业

    甘肃乡村振兴图景正火热展开

    作者:本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3日 04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甘肃省攻克了最后的贫困堡垒,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与全国一道赢得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2021年岁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开局起步。脱贫之后的甘肃大地情景如何?近日,记者走进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临夏州东乡县、甘南州舟曲县和曾经“苦甲天下”的定西市安定区,看到甘肃各地乡村振兴的图景正火热展开。

    临夏东乡: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

      “60岁正好干活!”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拱北湾村,刚从地里忙活回来的村民闵有苏夫对记者说。此前,因妻子身患重病,闵有苏夫的家庭经济负担非常重。拱北湾村党支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将闵有苏夫一家列为监测帮扶对象,并为其儿媳提供公益性岗位,让她在照顾家人的同时增加一份收入保障。

      在东乡县乡村振兴局信息数据中心,一套覆盖了全县6.38万农户的户情信息系统正实时运转。为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东乡县按照农户家庭成员信息、产业就业情况、生产生活条件等要素,探索建立农户户情信息系统,精准掌握全县所有农户的基本情况。

      “驻村包社联户干部在入户过程中通过手机操作,现场即可完成信息采集、数据修改、实时上传,做到了对全县所有农户产业就业、‘两不愁三保障’等情况的动态监测。”东乡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马英豪告诉记者,这个系统为易返贫致贫对象的快速发现、快速预警提供了系统化数据支撑。

      早发现是为了早帮扶。该系统分乡镇对农户需求进行统计,分为兜底保障、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贷款养殖等类型,并推送给相关行业部门。行业部门和乡镇干部共同入户核实情况后,再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措施准。

      截至今年12月10日,东乡县共新识别易返贫致贫户579户3018人,落实帮扶措施1217项。目前,这套农户户情信息系统已在临夏州全州上线推广。

    甘南舟曲:党建引领产业兴

      冬日午后,阳光洒遍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的山林田野。走进城马村的智能蔬菜大棚,暖湿气息扑面而来。电子屏上清晰地显示着此刻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情况,32.4摄氏度的高温让人仿若置身夏天。眼前,一排排萝卜叶绿意盎然,樱桃萝卜水灵可爱。

      “像这样的蔬菜大棚,村里一共有9座,运营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每年蔬菜大棚的分红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约9万元。”城马村党支部书记张俊师介绍。近两年来,城马村组建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法人,发展羊肚菌、黑木耳等特色种植业。

      城马村以合作社为依托,成立联合党支部,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2019年以来,城马村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再到结出硕果,两年间积累资金约28万元。

      城马村以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是甘南州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甘南州按照“党建引领、组织带动、产业富民、经济强村”的发展思路,鼓励引导村党组织领办创办一批合作社,对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凝心定向和引领带动作用。

    定西安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民增收

      临近年底,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南河村村民董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种了40多亩马铃薯,刨去成本,统共赚了六七万元。种马铃薯也不费心,都是机械化作业,平时我还去镇上打工,一年下来也赚了两三万元。家里还养了2头猪、6只羊,年底卖了还能赚个两万六。”

      一年下来,董虎收入十一、二万元,谁能想到,在2019年,董虎一家才脱贫。致富的转机出现在2020年,这一年,南河村建成高标准农田1600亩。“村里把小块地合并成大块田,合作社提供机械设备,我扩大了马铃薯种植规模,种地更轻省,赚钱也翻倍。”董虎说。

      2019年以来,西巩驿镇着力改善全镇农业生产条件,按照集中连片,整流域、整山系推进的思路,打破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进行“二合一”或“三合一”建成大块田,并配套建设完善生产路网、排水设施等。目前,西巩驿镇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约4万亩,占全镇中低产梯田的36.4%。

      “皮条田”变成了“大块田”,“无路田”变成了“宽路田”,“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这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西巩驿镇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促增收的产业发展好路。

      (本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