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先后发布二十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专题部署“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党史学习教育让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百年大党的“三农”情结,更加坚定勇担使命、砥砺前行的信心。
从博士毕业回母校东北农业大学任教,至今已20年,我赶上了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好时代。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面对国产大豆产业发展的跌宕起伏,作为一名大豆人,我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打好中国大豆种业翻身仗。
要打好种业翻身仗,最重要的是品种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东农42”是当时国内能够对外出口创汇的主要大豆品种之一。但该品种产量低、易倒伏,需要改良升级。回校工作之初,吴宗璞和高凤兰两位老师为我提供了育种材料,指导我将高蛋白食用大豆作为育种方向。
一个大豆新品种的培育非常漫长,要从配置杂交组合开始,后代群体通过5至6年连续自交,表现稳定才能进行决选。决选出的品系要先在试验基地进行两年鉴定试验,随后参加省里及国家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通过品种审定后才可以大面积推广。历时十几年,我带领大豆遗传改良团队破解了野生大豆优异性状利用和栽培大豆定向改良育种难题,形成了系列大豆新品种。
团队选育和参与育成的24个大豆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200万亩,经济效益达180亿元,其中以“东农豆252”为代表的系列品种已成为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拳头产品。在东北农业大学精准扶贫的甘南县东阳镇东发村,“东农豆253”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带动了订单农业和网络电商的发展。
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滋养和熏陶,我们同时在科研攻关和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坚定迈进。我带领学生们成立的“东小农黑土豆坊”,以优质大豆为原料,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业模式,如今已发展成“菽香四益·东农豆坊”连锁店。
目前线上的店铺一年的营业额超过200万元,线下的“菽香四益·东农豆坊”项目在学校食堂开设三个分店,初步形成连锁模式。参与其中的学生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也得到很多锻炼。项目开展以来,形成了一个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平台,如今豆坊负责人已经接棒到第八任,多名同学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攻读硕博学位。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要牢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解决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中的一些关键卡脖子难题,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张士英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