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快评】
科技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人才是重中之重,也需久久为功。令人欣喜的是,采访中我们看到,在国家支持下,不少高校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步子越迈越大;我们也看到,一批朝气蓬勃的学子有理想、有规划,在悉心培养下茁壮成长。
基础科学研究面临着种种不确定性,也蕴含着无限可能。形成基础研究人才不断涌现、勇担重任的良好局面,需要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等各环节下真功夫、出实效果。通过采访,我们深刻感受到,得益于党和国家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人才的成长环境、施展空间得到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在破“四唯”背景下,很多基础研究人才坦言“获得了解放”。
然而,不少人才仍面临着研究成果转化难等老问题,也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新困惑。如何甄选最适合、最有主观意愿的基础研究人才,如何精准有效地实施培养,怎样让评价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又怎么促进研究成果高效转化……一连串问题,仍然等待解答。让更多有激情、有梦想的人才安心坚守在基础研究岗位上,还需更多探索和努力。
(作者:杨 飒)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杨飒、刘梦、崔兴毅、晋浩天、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