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基础科学要研究、育才“两手抓”

    讲述人:北京大学网络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 边凯归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0日 07版)

      【科研者说】

      2011年,我进入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无线网络。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的时代,无线网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这些年,在党和国家的人才战略与政策引领支持下,在北京大学人才建设体系培养下,我一方面专注于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应用于疫情传染链密切接触者追踪、碳中和危废物治理物联网、无线网络视频传输等领域;另一方面精心培育人才,引导一届届青年学生走上基础研究这条路。

      近年来,国家推出青年人才支持重大计划,北京大学也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改革,从基于院系内评价的“老体制”向综合考量国内国际、校内外各方面贡献的新型机制转型。青年教师在面对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充分、更精准的支持。

      例如,北大允许青年教师担任博士生导师,将博导聘任权限下放到院系层面,释放了年轻科研人员的创新力,加快了培育基础研究人才的速度。同时,对老体制教师实行“精准支持”计划,对新体制教师通过“博雅人才计划”进行支持,既稳定了教师人才队伍基础,又强化了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了所有教师的积极性。2020年8月,北大又提出建设和发展新工科,为工科院系增加博士招生名额、扩充科研空间,更大力度培养国家急需的工科人才。

      除了学校,新型研发机构为科研人才提供的一流创新平台也越来越多了。2020年,我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参与研发疫情传染链密切接触者追踪系统,将无线感知技术应用于北京的精细化防疫防控工作中,为守护人民平安尽一份心力。

      工作十年来,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渴求、重视和支持,也对无线网络系统研究的关键作用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更加坚定地做好科研,并立足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带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探索科学的奥秘,扛起肩上的使命。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杨飒、刘梦、崔兴毅、晋浩天、陈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