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北京市西城区宣布,中轴线申遗保护又有新进展,旧鼓楼大街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基本完成。
旧鼓楼大街北起鼓楼桥,南至鼓楼西大街,毗邻钟鼓楼、中轴线的北延长线,全长900余米;自元代开始成街,是北京中轴线上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为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西城区从恢复历史风貌、建设林荫道路、“点亮中轴线”三个方面入手,实施旧鼓楼大街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复兴传统空间秩序,重塑街道空间意象,全力推进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与更新。
“一户一方案” 展示原汁原味的北京传统民居建筑
位于什刹海—南锣鼓巷文化精华区的旧鼓楼大街,传统文化氛围浓郁。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这里私搭乱建严重,车辆停放无序,公共空间秩序和色彩混乱,历史文化形态逐渐被湮没,居民对改造升级的呼声强烈。
2021年初,西城区启动旧鼓楼大街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实施沿街立面保护提升、公共空间秩序重建重塑、交通秩序整治等措施,初见成效。
为了展示北京传统民居建筑,西城区对历史风貌建筑实施“卸装”,亮出四合院、民国时期等建筑原有风貌。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告诉记者,为了保留历史印记,他们将钟鼓楼、鼓西大街、地外大街和万宁桥、南锣鼓巷、什刹海串联起来,形成连点成线、聚线成片的文化景观探访路,助力中轴线申遗。
与此同时,西城区遵循减法原则,将沿街建筑分为保留、改善、整饰、更新四类,“一户一方案”。旧鼓楼大街建筑风貌提升涉及57个点位,除1处更新、3处保留外,“微修缮、微整治、微更新”比例占到93%。
北京建筑大学设计师梁建介绍:“旧鼓楼大街以住宅为主,为了展示北京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多样性,我们将墙面贴砌干摆、丝缝、淌白三种效果合理搭配使用,并采用整砖到顶、海棠池子、方池子、五出五进、圈三套五丰富整体墙面整体效果。”建筑细节采用海棠角样式、冰盘檐组合、山尖样式、门楼样式、挂檐板样式、朝天栏杆样式、门窗棂条样式多种菜单式组合,提升后旧鼓楼大街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北京传统民居建筑风貌。
街景空间共生共享 串联起邻里交往新生活
旧鼓楼大街是西城区道路林荫计划的重点街道,也是北京老城历史文保区内的重要林荫路之一。西城区以“林荫佳境、邻里共享”为主题,注重营造老街悠闲慢生活的场景。
“根据民意调查问卷,景观提升从拆除旧围栏、增加休闲健身场地和完善绿化种植层次入手。”创新景观的设计师梁毅说,此次旧鼓楼大街景观提升,将封闭的绿地打开,打造一条花园式的漫步道,以花园小径串联起邻里交往、商业互动、景观视廊等,形成建筑前空间与带状绿地镶嵌融合、共生共享的街景空间。
据刘维岩介绍,旧鼓楼大街整条大街由北向南设计了6个景观节点,包括妙缘汇聚、林荫小憩、花间竹影、藤萝莺语、重楼绮望、嘉木入画等。其中,重楼绮望节点位于大黑虎胡同口北侧,在两棵国槐下设置休闲广场,形成最佳景观视廊,可远眺钟楼;嘉木入画节点位于鸦儿李记饭店的北侧,增设小广场,在古槐的掩映下,形成观赏鼓楼和钟楼的打卡地。
在公共空间的提升过程中,西城区拆除违建,见缝插绿,共增加绿地1000余平方米,新增休闲场地300平方米,新增坐凳40余处,维修现状廊架3处。刘维岩高兴地表示:“等明年开春,再栽上爬藤植物和花卉。到时候周边居民来认养绿植,真正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夜景照明简洁 打造整洁有序的素雅之街
旧鼓楼大街是北京冬奥会“点亮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提升中,西城区相关部门煞费苦心。
由于居住院落比较多,夜景照明必须简洁,以低亮度弱对比的方式,塑造居住区宁静祥和的夜间氛围。据照明项目设计师胡熠介绍:“此次灯光设计以暖色光、静态光为主,突出住宅入口以及风貌较好的商业建筑,二层以上不设照明。”他表示,旧鼓楼大街提升愿景是大丰则简、简而不空,打造整洁有序的素雅之街。“为了突出街区整体氛围的静谧雅致,灯具使用遵循白天隐蔽、便于维护、管线隐藏的原则。用少量的光,带给老街温情,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都历史风貌。”
作为北京营城建都肇始之地,西城区反映了北京都城历史变迁,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西城区文旅局四级调研员林小牧表示,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城市文化和空间形态的杰出代表,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本报通讯员 毛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