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期刊看台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7日 14版)

      刘建东《无法完成的画像》(短篇小说)

      载《十月》2021年第6期

      寻找战争史上的失踪者,追忆革命友情和缅怀革命先烈是这篇小说的核心情节,但作者舍弃了直接切入革命现场正面描写抗战的方法,而通过画像和照片避实就虚,钩沉出隐藏在背后的革命故事。一位画师应邀为女孩失踪的母亲画像,女孩的孤苦身世、离奇失踪的画稿、一反常态的作画过程等,都使小说充满悬念。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一张照片的出现,一切才有了答案:在危机四伏的特殊战场上,面对早已牺牲的战友的爱女和家人,革命者隐忍着巨大悲痛,在强烈的情绪起伏中两次让画作功亏一篑。将人物推向绝境来产生情感张力,彰显了作者把握短篇叙事节奏的高超能力。作者在历史理性中打捞个体的情感经验,将现实主义与先锋叙事统合起来,在精巧的叙述中完成了对革命主题的一次诗意表达。

      肖克凡《终身保修》(中篇小说)

      载《江南》2021年第6期

      李本贵带着和他有着事实婚姻关系的女人栗灶花私奔到城里谋生,落脚在鑫旺小区一带,由此跟此处的居民和工作人员发生了诸多交集,参与和见证了一系列人间剧目。小说里,李本贵、王顺友、陆崇良等,人人揣着人生的秘密和隐痛,在自己想象和定位的人生角色中行走着。小说疏朗朴拙,贴近生活,洞察世事,从中让人见出扎实的生活经验。

     林那北《仰头一看》(中篇小说)

      载《收获》2021年第6期

      小说始于20世纪70年代军属大院放学路上一次意外,九岁的陈力力和夏伟伟争夺铁皮玩具,失手伤及同学徐明使其一目失明,徐明的人生从此改写,他认命、委顿、平淡地生存着。四十余年后,徐明偶然得知夏伟伟已官至市长,陈力力则是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商人,他心无波澜,但妻子和母亲却背着他一次次去谋求补偿,儿子偷拍了陈力力在饭桌上吹嘘与夏市长关系的视频,证实了东汉古墓让位于商业开发的传言。徐明成为众矢之的,他不得不去理解周边发生的变化,重新认识自己熟悉的家人。作品借着徐明这双被伤害过的眼睛,看尽世事。

      杨遥《英雄李育民》(中篇小说)

      载《长江文艺》2021年第11期

      作品以写实笔法刻画了“李育民”这个人物形象,进而辐射出其背后一个广阔的乡村英雄群体,着重探究时代和人心的内在关联,兼具现实性、复杂性和悲悯性。李育民备受苦难的折磨,却依然保持着灵魂的高贵。那些情感困境中的意难平,那些亲情关系中的嗟叹,那些咬牙抗争的暗夜,以及那悲壮而又决绝的告别方式,都是李育民所面临的多重精神疑难,也是乡村现实中的内部显影。

      马小淘《有意思的事多了》(短篇小说)

      载《芙蓉》2021年第6期

      马小淘行云流水的语言风格令她的作品辨识度极高、阅读体验明快。近来,她的作品逐渐走向内敛,对渐渐领悟生活后所激发出的真诚、简约、美好进行了全新阐释。这部作品便试图挖掘人改变自己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小说中的“汪姐”也就是“我”妈,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从在大学旁开裁缝店过渡到干洗店老板娘,“我”爸从俄语教师的本职工作衍生出成为诗人的梦想,“我”用童年视角见证并评判着生活的合理“改编”。作者怀揣对现实的温情理解,用诙谐、精准的表达捕捉到了自由中的安逸。

      故乡《走出心灵的地狱——抑郁症调查实录》(报告文学)

      载《北京文学》2021年第11期

      抑郁症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关注。作者走访各大医院,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明采暗访,在调查实录中呈现出患者的共同病征,呼吁全社会关爱这个特殊群体,创造更完善的医疗、救治环境,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使他们树立信心,勇敢地走出黑暗的心灵地狱,重回光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