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作者:项久雨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7日 16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篇章,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由被动转向主动。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内在蕴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规定性,为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突破世界思想领域的“中心—外围”结构,通过思想复兴引领民族复兴

      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思想的驱动力,但很多哲学理论只是以道德推理、价值评断的方式去“解释世界”,并不能真正提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创性思想。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是以“改变世界”为导向的思想变革,从根本上动摇了旧哲学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是发生于中国的思想变革和精神革命,推动中国人摆脱思想上的“学徒”心态、“拿来主义”心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近代以来,为了给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制度形式作理论上的辩护,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家提出一系列西方本位的思想理论。这些理论往往不触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根源性问题,而是从文化或抽象观念的视角论证资本主义存在的合理性。伴随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西方的思想、话语、价值向世界广泛传播,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逐步形成了世界思想领域的“中心—外围”结构,既阻碍人们对于最适合本国制度与道路的探索,又造成人们思想观念与精神生活的贫乏。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致力于摆脱思想领域不平等结构的束缚,开启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新征程,推动中国人从精神被动转向精神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思想复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中的不懈追求。思想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显著标志,民族复兴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思想作强大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中华民族实现思想复兴的重要体现。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方法体系,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推进了人类思想史历程中的“术语的革命”。例如,在现代化方面,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等标志性命题;在民主政治方面,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标志性命题;在人类交往方面,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标志性命题,等等。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体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历史的本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追求;具有人类关怀,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信仰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来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既是科学信仰、真理信仰,其根基在于对人类历史规律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把握;又是政治信仰,其未来维度在于共产主义,现实维度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两个信仰维度的有机统一。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充满活力,就在于它始终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改变中国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体系包含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等,其特点在于科学性、实践性与发展性,其核心在于实事求是,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基本的方法指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方法体系,是一个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创造出现代中国独特的思想形态、话语形态、价值形态、信仰形态与实践方法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致力于激活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始终站立在时代前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关注中国问题,又关注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问题。中国问题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中国问题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有独特的问题表现,又有普遍的问题面向。正因如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中国的伟大实践,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塑造了中国人的实践方式,深层次把握中国发展进步的实践脉络,具有改变世界的巨大效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下的伟大实践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贡献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样本,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关切全人类共同命运的伟大思想。衡量一种思想是否具有世界性的伟大意义,关键在于这一思想能否把握时代、造福人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深刻地引领中国、影响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类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理论指南,为谋求全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思想贡献,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一体化推进,在探索崭新现代化道路与文明形态中实现历史性发展

      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体化推进。一个国家要想成功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有能够引领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相互统一、相互贯通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引下开展的。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尝试往往陷入失败的困境,归根到底是指导理论不对。直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引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国人才真正把握现代化的历史规律、确立现代化的主体意识,才真正形成发展现代化的实践自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规定性,又顺应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一般趋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整套思想、价值、实践原则,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独树一帜的现代化实践,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深层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实践将继续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活力之源与实践增长点。

      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体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主义文明在20世纪、21世纪中国的深刻变革,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指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探索崭新的文明形态,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新的发展,致力于改变近代以来文明蒙尘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文明探索的历史方向,指明了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性地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命题,指引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性探索,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事业,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重大贡献,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

      (作者:项久雨,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研究”首席专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