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船初心(总第八三〇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在年轻人的心田上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唐瑭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6日 05版)

      【长镜头】

      10月13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大一学生们走进“建筑创作中的党史学习”展。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井冈山大仓营造……一栋栋红色建筑背后,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1960年,国家征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方案。当年4月,来自17个单位的58个设计方案报送到北京。最终,周恩来总理圈定了“三面红旗”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的设计者就是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教师钟训正。

      为保证大桥在1968年国庆日全面通车,钟训正和同事们边画图边施工,经过28天的鏖战,高达70余米的桥头堡奇迹般地矗立在长江之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冷嘉伟介绍,本次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4个历史阶段为线索,串联起东大建筑设计作品中的代表性案例,将真实的建筑场景与党史知识有机结合,做到党史学习、专业教育、课程思政“三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把信仰的种子播撒在年轻人的心田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多次组织师生到南京长江大桥开展党日活动。2017级硕士研究生吉倩妘说:“当我和钟训正院士等前辈一起站在桥头堡下,感到非常震撼。在那个技术落后的年代,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井冈山大仓营造背后也有一段故事。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和袁文才在大仓村会面。翌日,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营扎寨。自此,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大仓村在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0多年后,伴随着中青年外出打工潮,大仓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2016年7月,江西省井冈山市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担大仓村的规划工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领队赶往大仓考察。经过调研,师生们提出以“乡土建构的技艺传承”“历史叙事的空间编译”为主的设计理念。项目组认为,大仓营造设计应保持湘赣边界地区传统建筑特色,以历史性会面的路线徐徐展开:修复横江古桥,新建风荷廊桥,恢复当年袁毛会见之路。同时,新建大仓讲习所。有人参观时,讲习所作为讲述历史故事的课堂;平日里,讲习所成为村民集会的场地。

      东南大学还在大仓村设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建筑学院课程思政现场教学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地学习革命历史。

      谈及大仓营造的意义,张彤说:“大仓营造是一次专业教学,通过当地乡土建造技艺的梳理和独特历史叙事的再现,找寻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大仓营造也是一次思想洗礼,师生们在专业实践中感受历史,获得持久的红色力量。”

      淳庆是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热衷于红色建筑的修缮工作。他说:“红色建筑一般年代久远,对这些建筑的维修很能磨炼技术。此外,学生们也能在过程中受到红色洗礼。”

      1920年2月,陈望道秘密回到浙江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2017年底,浙江省义乌市政府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成玉宁教授,承担“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及“分水塘村环境改造”的规划设计工作。

      成玉宁对分水塘展开系统调研后,提出基于“生态”“生活”与“生产”统调原则,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对分水塘村的水系、路网、公共空间进行“织补式”梳理;恢复古驿道两侧老街,建成红色旅游服务中心;顺应村民们喜种杏树的习惯,规划杏园,寓意“信仰之园”,顺着融入田间的“真理之路”可直达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得知成玉宁团队的来意之后,住在老街上的老人连声说:“陈望道是这里的大人物,你们做的是好事,我们谢谢你们!”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唐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