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下决心回村干一番事业

    ——记广西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春燕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刘德安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1日 03版)

      【退役军人风采录】 

      地处偏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村里道路平坦、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几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道路坑坑洼洼、经济落后的小山村。

      如此变化,从何而来?“五妹支书来了,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峨嵋村的老奶奶韦美香逢人便夸。这位“五妹支书”就是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广西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春燕。

      1990年出生的李春燕,家中排行老五,按照当地客家人习俗,村民称其“五妹”。“前辈有不少人是军人,自己也从小立志去当兵。”17岁时,李春燕如愿成为一名武警边防战士,并在部队入了党。

      2015年年底,李春燕退役。“第一个想法就是留在家乡创业,首先养活自己,然后为家乡做点儿事。”经过一番调研,李春燕将目光聚焦在家乡的经济作物——桂圆上。“当时老乡们种的桂圆卖的价格很低,而外地商户收购后,包装成自己的品牌,转手就能售出高价。”为了让老乡们获利,李春燕决心打造一个属于博白人自己的桂圆品牌。说干就干,李春燕与一众好友创办了“客家桂圆”品牌,成立了广西广投干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精准的定位和过硬的品质,让我们的‘客家桂圆’在粤桂地区打开了市场。”李春燕的合伙人邓浪华说。

      打开市场之后,李春燕就注册成立了博白县桂圆产业协会、博白县思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桂圆产业链,助力家乡百姓脱贫。公司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承诺无论收成年景好坏,都会以高于市场价格优先收购与公司合作的果农产品,给果农吃下定心丸。在她的带动下,乡亲们富起来了,贫困户也脱贫了。公司辐射带动60个行政村加工桂圆肉,扶持123户贫困户就业。

      2020年4月,峨嵋村村主任刘景祥将一封有峨嵋村党总支部盖章、数十名群众代表指印的推荐信交到李春燕手中,希望她回村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我如今的成功,离不开峨嵋村乡亲们的支持,他们的信任和期待让我下决心回村干一番事业。”2020年8月,经过组织层层考核,李春燕回到家乡任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成为峨嵋村历史上唯一的“女支书”。

      为尽快熟悉工作,李春燕夜以继日地学习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等相关政策,并实地走访,了解村情民情。她带领大伙儿修桥铺路、硬化村级公路,解决百姓出行困难问题;修建河堤、开渠引水,新建小型饮水工程;修建多个文化休闲广场,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2021年3月,博白县启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峨嵋村被列为试点村。“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让碎田变成整田。村里通过引进企业带动经营,合作社收取租金和管理费,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李春燕说,土地连片、规模化的经营让越来越多企业青睐峨嵋村,村内青柚、橘红、番石榴等产业,在企业带动下发展势头不错。

      如今,一幅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峨嵋村发展图景已在李春燕心中绘就,峨嵋村的美丽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刘德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