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以香港所长应国家所需 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专访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资深会员黎晨

    作者:本报记者 安胜蓝 龚亮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0日 02版)

      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举办“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与展望”线上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展望未来发展方向。面对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无限机遇,香港应如何发挥优势,以香港所长应国家所需,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就上述问题,记者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资深会员黎晨。

      记者:今年9月,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总排名较今年3月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位。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下,香港营商环境依然优势明显,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始终稳固,其原因是什么?

      黎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提供世界一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来高效、稳健地联结中国市场与全球商业网络。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香港在法律体系、税收政策、监管效率、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已建成世界一流的制度体系、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是跨国公司深耕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公司“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理想平台。

      过去这两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香港也经受了严峻的短期冲击,需要直面长期以来累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基础是非常稳健的。内地企业的快速成长为香港资本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香港金融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处理全球约75%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巩固提升离岸人民币中心,对香港来说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香港又能发挥怎样的独特作用?

      黎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6月,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在第五位,人民币支付金额占所有货币支付金额的2.5%。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长以及中国在全球贸易和投资比重持续上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各个层面中的使用程度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枢纽,这是制度安排、市场力量和政策设计共同演化的结果,也是香港相对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之一。随着中国内地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将会在市场规模、产品范围、市场参与者群体、规则机制建设等多个层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香港拥有成熟的法治体系,具备符合国际标准的市场规则机制和高水平专业人才,同时又符合中国金融开放安全可控的要求,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有着独特的战略价值。未来,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和功能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记者:近年来,香港绿色金融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香港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

      黎晨: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将顶层政策设计和地方试点创新相结合,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已达1.4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的目标和定位。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香港市场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国际投资者、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和高标准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未来香港发力的重点应是充分发挥其国际化“超级中介人”的作用,为国际投资者购买中国绿色金融产品提供通道和平台,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标准的制订和市场规则机制的对接。同时,将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评核认证机制与内地市场的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减少国际投资者与中资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记者: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深化并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香港应如何对接好“十四五”规划,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黎晨:“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桥梁作用的最佳切入点。这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新机遇,也需要香港进一步探索更好地以自身所长配合国家所需。

      香港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比如通过政策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为中国企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发展提供更丰富和有效的金融、法律与贸易服务支持,同时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中更好为国内外投资者搭建融入中国双循环格局的通道与桥梁。

      一方面,香港应把握好科技金融发展的新空间。香港拥有多所亚洲顶级的研究型大学,具备依托内地市场吸引全球优秀科技人才的基础和实力。在中央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的背景下,香港金融业应探索如何进一步在大湾区加速打造国际化、全周期、广覆盖的产业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增强金融对科技企业的择优扶植能力。

      另一方面,香港应把握好跨境金融合作和财富管理的新动能。国际投资者购买中国优质资产的潜在需求巨大,而中国投资者对财富持有多元化和海外投资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未来,随着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跨境金融业务将会快速发展。香港可以通过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深化合作,来实现跨境金融服务市场的稳步扩容,推动大湾区金融业的互联互通和分工协作,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本报记者 安胜蓝 龚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