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立德树人有道 春风化雨无声

    ——来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调研

    作者:本报报道组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0日 01版)

      从教18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项淑芳最爱跟学生说“马兰”——那是绽放在戈壁深处的热烈生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理想信念,也是她眼中鲜活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新疆马兰基地烈士陵园第371号坟冢的主人名叫林俊德,浙大1960届机械系校友。75年的生命中,他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循着学长的足迹,项淑芳创立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成立马兰精神宣讲团、组建马兰学生讲习所、创办马兰剧组……在此引领下,90余名学生携笔从戎,586名学生投身国防军工、选调、西部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牢记总书记嘱托,广大教育工作者久久为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五周年之际,记者走近高校、走进课堂、走到师生身边,感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春潮涌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春天来了

      “咚……”清脆的钟声响起,鲜红的党旗铺展。

      11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卓越之光”第二届理工故事展演会。交通学院教授吴卫国缓步走上舞台,变身“思政课教师”,讲述他带领团队破解“江船不能出海,海船不能入江”科研难题背后的故事。

      “我心中有两片海,一个是江海直达的海,另一个是育人的学海。一路走来虽艰辛重重,但实现海洋强国梦、培养新时代理工力量的壮志,始终激励我们不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讲到动情处,台上泪光闪烁,台下掌声雷动。

      每次讲到《从四渡赤水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专题时,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程斯宇都要给自己加上“美术教师”的“斜杠”——他总是提前2小时到教室,手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示意图。

      整幅图宽2米多、高约1.8米,把红军在川黔滇三省的崇山峻岭间迂回突进的行军路线勾勒得一目了然。

      “我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工科生,与文科生擅长阅读大段文字类资料不同,工科生更习惯直观化的表现。”与这些直观图画一起支撑课堂的,是1.7万余字反复打磨的讲稿。而此前,程斯宇还画过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国力和西方力量的对比发展走势,画过中国共产党八个早期组织的地理位置。

      不再是枯燥满堂,而是如盐在水、学理兼具——这与不少人印象中的思政课大不同。

      记者走访发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五年来,各地各校深入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思政课“一座难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有滋有味”。

      发生巨变的,不只是思政课堂。

      五年攻坚克难,各地各校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课程思政建设热火朝天——在工学类专业课程中,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注重用“科技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工匠精神”“海洋强国”等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分别打造“大国三农”系列课程、“尚茶”“农业栽培学”等代表课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壮大——至今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9万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中,49岁以下教师占77.7%,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高学历、年轻化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新特点。

      基层党支部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厦门大学全面推进学生社区党建,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实现党建和思政工作对青年学生的全员全息全覆盖。在这里,党员实现责任社区网格化管理,还有了党员“初心墙”“承诺墙”“先锋岗”。

      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多彩——大连艺术学院打造“信念”主题系列原创音乐剧,一批批学子参与演绎夏明翰、焦裕禄、孙家栋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达到“演英雄、学英雄,上党课、学党史”的效果。

      …………

      调研中,不少一线教师告诉记者,五年来,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嘱托落地生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春天来了!

    不只有立场、观点,还有方法

      改变,因何发生?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不只有立场、观点,还有方法。”采访中,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源自对思想伟力的学思践悟。

      兰州大学的思政课堂上,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成员郭万刚深情讲述治沙故事,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时代楷模”的奋斗精神和新时代愚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我们推出思政课‘社会大课堂’,时代楷模、先进人物被请进思政课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正追梦的人讲梦想;把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知名人士请进思政课堂,让懂国情的人讲时政,让创事业的人讲奋斗,用冒着时代热气的励志故事和感人事迹,为思政课堂教学赋能,为大学生理想信仰筑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告诉记者。

      改变,还源自政策供给持续不断,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巩固。

      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订,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每年召开。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组织员等队伍建设得到统筹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配备比例超过95%。

      思政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详细规划了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等7大体系建设任务,督促各地各高校以3年为周期台账式推进落实。结合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等评估重要指标,纳入各类巡视督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引导各地各高校把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

      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全面建立——《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划定教师职业行为底线;《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建立违规行为的受理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方向、工作重点、任务举措,与“十项准则”共同构建起国家层面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相继印发,一系列配套文件迅速出台。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教师队伍建设年、新时代创优行动、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大中小一体化等年度专项工作接续开展、层层递进。

      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和教学体系,深入挖掘高校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力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武汉大学,由6位院士联合推出面向大一新生的基础课“测绘学概论”,注重教书育人相结合,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标杆和示范。

      一项项政策落地生根,转化为不竭向前的创造力、奋斗力,在师生心中奔涌。

      “‘在哪用力、对谁用心、如何用情、走向何方’是我们的追问。”五年来,微信公众平台“南航徐川”服务30多万名青年,每年回答学生咨询10万余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告诉记者:“我们坚持所有问题48小时内有问必答,实现全天候陪伴。这个五年,时间在变,内容在换,而我们和青年,一直在一起。”

    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钱易院士的书柜里,珍藏着一张证书,那是她的博士生谢淘获得“启航奖”金奖的见证。

      启航奖,是清华为赴西部、基层、部队、重点单位工作毕业生所设。几年前,科研一向出色的谢淘毅然选择到江西做一名基层干部,让钱易欣慰不已。

      “毕业时,钱老师告诉我她本科从同济大学毕业,第一志愿是去支援大西北的建设,有强烈报效祖国的愿望。现在我要去基层,她不仅十分肯定,还希望我能够在政府工作中推动环保事业。”说起导师,谢淘至今仍感动不已。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告诉记者,清华坚持“充分选择基础上的重点引导”,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到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域就业的毕业生超过80%,2021届毕业生中赴中西部、东北地区就业的人数同比提高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年来,改革创新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成效日益彰显。

      一组硬实的数字足以回应——

      调查显示,99.4%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广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

      众多个体的选择可以证明——

      “2019年,我们幸运地赶上了祖国七十岁生日,在天安门前为祖国献礼。‘团结奋进,爱我中华’,我们誓以吾辈之青春,捍卫这盛世之中华。”今年毕业典礼上,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徐蕾如此告白。作为学校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她将奔赴西部广袤热土支教。

      祖国的大西北,坐落着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这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64mm、蒸发量却高达2000mm,是典型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扎根石羊河、书写戈壁农业的美好蓝图是该校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系师生们的选择。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双班主任”、对口专业教工、研究生、本科生支部“引航1+1+1”的育人模式,诠释着“扎根精神”。

      “未来,我们有信心继续钻研农业绿色高效用水新技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该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水利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90后博士生李浩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一堂堂浸润人心的思政课,一位位言传身教的大先生,为青年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永无止境

      成绩令人欣喜。

      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记者走访发现,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

      一是当前高校学生主要是“95后”“00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推进‘平视一代’大思政课建设,首先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平视一代’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特点,因势利导,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开拓创新深受当代青少年喜爱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雯姝说。

      二是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实现了突破性增长,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近些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快速增长,教师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离高素质专业化的目标还有差距。”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志民认为,“人才队伍的强弱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

      三是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开展,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注重立意,强化目标引领,确定课程建设目标;注重创意,坚持问题导向,顶层设计课程内容;注重汇意,坚持以人为本,将知识价值融会贯通;注重达意,坚持融合创新,使内容方式相得益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访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

      答案,清晰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永无止境。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魏士强告诉记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化优质供给,“比如,成立若干区域性理论宣传阐释平台,聚焦正面引导、典型引领、错误思潮批判等重点,实时为区域内高校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问答和热点解读。我们还会设立立德树人大数据赋能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找准工作切入点,联通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等工作形成服务大数据解决方案,为精准思政提供平台和支撑”。

      聚焦打牢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功底和提高教学能力这两个重点,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宋凌云介绍,教育部正在开发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我们将以设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集体备课平台为网络支撑系统,建设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的线上‘大教研室’;以我们正在建设的8个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为教学资源的开发系统,按照各门思政课的教学专题,开发建设教学急需的问题库、案例库、课件库、示范教学库等教学资源。此外,还将对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基础数据系统,加强移动网络平台建设,为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提供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时代性,符合教学需要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开展分专题轮训等,助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武世兴则透露,聚焦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正在组织100多个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指南将立足各专业类不同育人特点和育人要求,明确各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重点、方法、评价以及代表性课程设计等,这样可以帮助不同专业教师准确把握本专业类课程思政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

      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

      (本报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邓晖、杨飒、周世祥、姚晓丹、刘博超、柴如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