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12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最新筹办进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执行主任闫成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计划于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冬残奥会计划于3月4日开幕,3月13日闭幕。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在场馆和基础设施方面,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
据介绍,根据国际惯例,冬奥会筹办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基础规划(2015.8-2017.11)、专项计划(2017.12-2019.9)、测试就绪(2019.10-2021.9)、赛时运行(2021.10-2022.3)、总结善后(2022.3-2023.2)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筹办任务。
截至目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均达到办赛要求,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新建场馆,在满足办赛要求的同时,充分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已成为令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三个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非竞赛场馆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水务、电力、气象等基础设施进展顺利,无障碍设施环境进一步提升,全面满足冬残奥会要求。
在竞赛组织方面,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发布了冬奥会单元竞赛日程10.0版和冬残奥会竞赛日程2.3版,编制完成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第6版设施手册,做好运动员资格追踪等工作。赛时场馆化运行模式全面实行,去年从冬奥组委、属地政府、业主单位等各方面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场馆运行团队,负责每个场馆的赛事组织、疫情防控、设施维护、服务保障等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场馆赛时运行和保障能力,北京冬奥组委协同三个赛区和各个场馆,于今年10月5日起至12月底,先后举办了“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包括10项国际赛事、3次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这是冬奥赛前系列化、全要素的运行测试,完全按照冬奥标准进行全要素测试,到全部比赛结束,预计将有2000余名境外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国际技术官员等通过全程闭环管理来华参赛。
对于这次系列测试赛的主要特点和效果,闫成用五个“化”来总结:赛事组织高度国际化、场地设施彰显科技化、场馆运行全面实战化、服务保障体现人性化、疫情防控实现一体化。
闫成介绍,截至目前,北京赛区承办的短道速滑世界杯等6项赛事,延庆赛区承办的雪橇世界杯等5项赛事,及张家口赛区承办的单板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都已经圆满收官,测试赛进程已过大半。12月,张家口赛区还将举办北欧两项洲际杯、跳台滑雪洲际杯和冬季两项国际训练周3项赛事。从已经结束的测试赛来看,赛事运行状况良好,实现了既定测试目标,赢得了国际体育组织、参赛运动员及境内外媒体的积极评价。
在举办测试赛的同时,冬奥赛前各项筹办工作持续深化。所有12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并具备办赛条件,冰上项目场馆完成制冰,雪上项目场馆赛道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三个赛区冬奥村装点一新,先后点亮楼灯,开展了一系列全流程、全要素、场景化的运行压力测试。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运行团队全部组建完成、人员到位就绪,时刻准备迎接赛事到来。火炬传递及开闭幕式筹备工作逐日深化,宣传推广活动不断升温。值得一提的是,11月28日,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共同开展了“赛时一天”综合演练,触发了不同场景的突发事件,对冬奥会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进行了全面检验,为如期、安全、顺利办奥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冬奥工作是冬奥筹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筹办工作难题、提升冬奥筹办水平、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科技亮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5G通信、云转播、氢燃料电池等科技冬奥示范项目正加快实施。
(本报记者 王东 黄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