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江苏里运河-高邮灌区:

    合理调控河流湖泊的典范工程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3日 09版)

        江苏里运河航拍图 资料图片

      初冬的江苏省扬州市里运河-高邮灌区,小麦开始冒芽,农田一片嫩绿。为了明年的灌溉更有保障,高邮灌区正在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里运河-高邮灌区是我国古代巧妙利用河湖水系、合理调控河流湖泊的典范工程。

    形成完善的灌溉调配体系

      烟波浩渺的高邮湖、繁忙的京杭大运河,众多湖滩、河流交错分布在扬州高邮境内。高邮灌区引里运河水自流灌溉,有效灌溉面积50.46万亩,有主引水干渠105.8千米、支渠431.2千米、斗渠2598千米,治水理念科学、工程布局完善、建造工艺先进。

      据高邮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苏悦介绍,高邮的灌溉历史,可追溯到造平津堰的811年,距今1200多年。唐宪宗元和年间,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据《新唐书》记载,李吉甫因“漕渠庳下,不能居水,乃筑堤阏,以防不足泄有余,名曰平津堰”。平津堰的修建,使运河水位能被合理调节,是里运河段的重要古堰,“防不足、泄有余”也成为其后一千多年高邮水利灌溉工程的指导思想。

      高邮市水利局局长潘玉华介绍,按照申遗标准,申报的灌溉工程必须历史悠久,至少在100年以上,且至今仍在沿用。里运河-高邮灌区的工程自西向东共有三大功能区,分别是高邮湖、里运河、灌区。高邮湖与里运河间有西堤三闸,里运河与灌区间有归海五坝、南水关、东堤六闸九洞,由此形成一个完善的灌溉调配体系,通过运堤的水闸、水关、水洞,让水在湖、河、田之间自由发挥作用,实现高邮湖蓄水、西堤三闸调水、东堤六闸九洞配水功能,最终达到灌溉目的。

    灌溉工程遗产彰显四大价值

      专家认为,里运河-高邮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流传至今,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来到里运河-高邮灌区,平津堰、南水关洞、南关坝、子婴闸等堰、坝闸水工设施遗产点保存完好。其中,平津堰遗址现为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婴闸、界首小闸、南水关洞、琵琶洞和车逻闸虽经过历次修建,但主体结构洞身以下均保存完好,一直沿用至今,为后人呈现了悠久的灌区历史。

      灌溉工程使古城高邮万顷良田受水利之惠,物产丰饶。同时,运河航线开通,使得漕运大大发展,带动了运河两岸的经济发展。

      里运河-高邮灌区灌溉工程技术十分先进,是系统论方法在历史灌溉工程上的成功运用,它以“湖”“河”“潭”为蓄水三大载体,以“闸”“洞”“关”“坝”为灌溉调水四个通道,以“干”“支”“斗”渠为灌溉配水三级网络,形成了完善的灌溉用水体系,并实现了两大动态平衡,即调节旱涝的水位平衡,兼顾漕运和灌溉的功能平衡。同时灌区工程建造工艺也尤为突出,是当时独特的工程技术的运用体现。南关坝主体为条石结构,基础为密集杉木桩,周边为三合土。各条石之间用石灰糯米汁灌注,用铁锭连接,坝面形成流线型溢流面。这样结构严谨的坝体,历经了数百年洪水考验仍保存完好。

      高邮湖-里运河-高邮灌区是完美的湿地农业系统。不仅有天赋的自然美,丰富的浅滩湿地,为各种鱼鸟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其中已知野生动植物达500多种,鸟类就有40科194种,还有人为的“复合美”,“稻鸭共作”这种立体种养复合生态不仅经济高效,更完美诠释“天人合一”的传统农耕思想,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用现代科技践行千年治水理念

      潘玉华说,里运河-高邮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背后是灌区越来越完善科学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如今,高邮灌区按照“专业管理、多方联管、群众参管”进行灌溉管理,由灌区管理处作为专管机构,负责全灌区的用水计划、水量调度、管理考核等工作。灌区还执行“集水期灌”灌溉制度,开发了智慧灌区云平台,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在各级引水闸设置二维码,将渠道供水时间等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实现了“农民用水早知道”,用现代科技践行千年前的治水理念——“防不足、泄有余”。

      “除了对灌区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外,灌区遗产在新时代也被赋予了服务社会的功能。”潘玉华说,目前,灌区建立了水鉴馆、陈瑄治水纪念室,用以挖掘、展示灌溉工程遗产历史与文化,已初步建立起遗产区标识系统。

      据悉,高邮正计划建设“里运河-高邮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文化公园、高邮市水情教育中心、大运河文化展馆等设施,把里运河高邮段打造成既能观光度假,又能进行科教活动的综合风景区,拓展具有高邮特色的水利旅游。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