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想】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在很多方面重塑了职业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职业形态,给大学生的就业和生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当前就业人数创新高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双重压力情景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后疫情时代影响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新的思路重新界定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与就业成功。
后疫情时代影响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科技快速进步以及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从国际形势看,持续了几十年的全球化浪潮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而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疫情防控带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减少,民族主义、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摩擦、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世界不确定性上升,这给所有涉外的贸易、制造以及服务行业带来不确定的发展风险;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政府为打击垄断、降低贫富差距、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强力整顿互联网、房地产、教育培训以及游戏娱乐业等行业,这些行业过去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就业,目前都面临升级或转型的压力,大学生进入的难度加大。
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疫情防控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刺激了数字化(线上)经济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商业行为和生活起居数字化,由此产生的大量生产和消费数据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会实现工作岗位的自动化,很多传统的工作如制造业岗位、低技能服务业(电话销售员、保险核保人、低级翻译等)会逐渐消失,一些高专业性工作如法官、医生、教师等也会因为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而带来传统工作内容和方式的不同程度的变迁。同时人工智能会产生更多的新工作,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但这些工作岗位更多依赖于新兴的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工作形态,躺在固定的岗位上以不变应万变会被生活无情暴击。
企业组织管理方式变化对职业的影响。疫情带来的居家办公加速了工作的无边界化,很多在线会议打破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原本清晰的时间边界、职责边界都因为在线办公变得弹性与不清晰;更重要的是疫情防控给很多行业带来严峻挑战,旅游、餐饮、航空、会展等行业压力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因其封闭、僵化的组织状态和管控为特点的管理风格,很难快速应对社会变化和客户需求,因此,组织管理模式会变得更以人为本,管理者引领和激励员工自觉认同组织的使命,让一线的组织成员有更大的自主权去面对客户和合作伙伴,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
综合以上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后疫情时代职业发展的几个特征:
第一,职业的不确定性变得前所未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大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难以预测,各组织内部小环境的管理方式变化在所难免,传统的阶梯式生涯路径正在消失,永久性的全职工作机会减少,雇佣方式多样,项目制的工作方式增多,这给在校大学生预测未来的职业安全和生涯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职业的创新性特点和个性化特征越来越强。同样的职业因为工作单位的不同而在工作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工作内容因为工作者和工作对象不同带来完全不同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表现,员工的个人创造性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第三,工作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要求变得更高。工作者不仅要拥有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和具体技能,也要掌握必要的高级认知技能,如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要拥有诸如人际协作、同感理解、组织管理等关键软技能。
那么,大学生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顺利就业,还能有高质量的生涯发展?后疫情时代的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才能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走出有个人风格的职业发展道路呢?
第一,大学生要努力建构自己的生命意义。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当外界的规范和指导减少,又面对很多人生选择和发展道路时,我们内在的生命意义能够引领我们做出决定,克服迷茫与困惑。生命的意义感有很多来源,有对未知真理的探索,有对美的艺术追求,也有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在这些意义感来源之上,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关心国之大者,要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人民的疾苦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中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意义和崇高的使命建立起有力联系后,我们将获得足够的力量面对不断变化的挑战、复杂因素交织的选择。
第二,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涯适应力。生涯适应力是当代著名生涯学者萨维卡斯提出来应对社会职业环境不确定性的核心概念,其描述个体在应对生涯发展任务和职业转换时自我调节的心理力量和心理资源,又可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生涯关注,指对自己生涯发展的重视,愿意承担个人成长的责任,关心自己的未来;生涯控制,指对自己的未来有掌控感,相信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命运或者其他人手里;生涯好奇,指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工作内容抱有一种好奇心,有愿意去探索、想要去实践的动机;生涯自信,指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心。萨维卡斯认为,当一个人有了对自我发展的责任心,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命运,同时对未来充满好奇心,并具有应对变化实现想法的自信心,那么他就有应对不确定的能力。
第三,大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职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工作任务的不断更新,使得既定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不足以应对,工作者必须常怀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用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来解决新问题,勇于变革、敢于变革、善于变革将是未来工作的常态。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9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这表明我国政府鼓励大学生的创业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唯有不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才有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创业并不只是狭义的创办企业,在现有职位上的创新,用新的工具、新的资源、新的思路、新的技能来解决老的问题,也是一种创业,而且可能为创办一个新企业奠定基础。创新精神要求大学生不断学习,保持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开放和好奇,能够敏锐地发现对现有工作可能带来突破点的新事物,掌握解决新问题需要的新技能。古人说,君子不器,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后疫情时代,这句话是创新精神要求的准确表达。
第四,大学生要拥有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积极乐观是面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情形时,能对未来的发展作出正面、积极判断;在面对困难和不利情形时,更多看到困境中的有利因素,相信事情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心理品质。后疫情时代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我们个人无法掌控的,我们能够掌控的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会赋予个体更多的主动权、自主权,来面对服务对象的要求和工作中的挑战,那必然会带来对未知情景的判断,这时,工作者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事情后续的走向、结果的优劣。积极乐观的工作者会积极地挖掘资源、发现有利于因素,把事情往好的结果去推进,而消极悲观的工作者则会关注负面的因素,任由糟糕结果无情到来。
第五,大学生要养成坚韧不拔的做事风格。所有的职业成功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而不是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近些年心理学家非常重视坚韧性这个概念,他们研究发现坚韧性是学业、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坚韧性指的是个体在遭遇挫折、创伤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继续努力的心理品质,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遇到挫折是无法避免的,唯有坚定努力方向、调整心态、执着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在职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稳定的后疫情时代,职业的安全与发展不再由我们的单位所提供的时候,我们心中强烈的生命意义感、高度的生涯适应力、充沛的创新精神、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做事风格将用我们内在的力量引领我们的发展,使我们安身立命,走出一条富有个人特色的独特道路,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作者:乔志宏,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